Skip to content

《爸爸》影評

    《爸爸》

    作者︰K.Y.KAN ︱ 2024年12月04日

    《爸爸》劇照

    一向也頗欣賞翁子光導演,先不論《踏血尋梅》,2022年大收旺場的《正義迴廊》是由他所監製,之後上映的《風在起時》也是出自他手筆。雖然有人也認為這兩部電影也有明顯的問題,但從文學角度來看,兩部電影也各自藉不同技巧,如敘事技巧及鏡頭來表達信息。翁子光的新作《爸爸》幾乎沒有甚麼劇情,而且以非線性的方式來敘事,「睇開」TVB的觀眾應該不明所以,但它卻帶著一份善去解構經歷倫常悲劇的爸爸的內心世界及對世界所作出的拷問。

    這部電影的故事十分簡單,一個本身美滿的家庭中,爸爸阮永年努力工作以供應家裡各人所需,但想不到兒子阮厚明早已患上精神分裂,故出現幻聽,聽到「呢個世界太多人,少啲人仲環保……」接著便把自己的媽媽及妹妹斬殺。但意想不到的是,在斬殺了母親及妹妹後,他卻報警自首。永年晴天霹靂,既無法從妻子及女兒的離世中釋懷,心中又對兒子產生一種很複雜的情感,因為兒子既是自己的仇人,也是自己所親愛的,千百萬個問號在他腦海中出現,數之不盡的回憶也縈迴在他的心中。

    翁子光沒有選擇批判電影中的兒子,也沒有以血腥的兇殺畫面來吸引觀眾,亦沒有刻意製造懸疑,讓觀眾跟電影中的人物一起查案。翁子光卻以碎片般來把永年跟不同電影中的人物的交流、回憶呈現於觀眾眼前。電影中有呈現一個個寫上人物名字的段落,這似乎是永年跟那些人物的重點回憶片段,過程中既在塑造永年的人物性格,也在表示其實永年真的如普通人一般的交友、談戀愛、建立家庭、工作、養育孩子等等,但「無常」卻是突然來襲於他的生活及生命之中。導演顯然並非想要藉永年的口及角度來把永年自己的生命、生活及世界觀呈現,而是以一個第三者的角度去觀看永年回顧在生命及生活中的片段,在這流露著的是人的那份緲小。

    面對著生與死,任憑自己如何努力抵抗,任憑自己如何在記憶中竭力尋找,任憑自己如何盡力的迎接,都沒有丁點可以控制及改變的地方。且看永年,在導演所陳列的回憶片段中,他已努力的預備好自己迎接新生命,並盡力的撫養他們成人;在發生了悲劇後,他嘗試帶著思憶來看不同的人事物,可是,從同樣的住所、同樣的承諾、同樣的俯瞰及仰望的角度,他都無法找回那一份之前在他人生中所出現的幸福感。

    當幸福感或那份平淡但溫暖的感覺無法也無可能藉人手所尋回,隨之而來的會是一道又一道對人生所發問的問題及對自己感受的敏銳。在電影中,最弔詭及諷刺的一幕是當永年思念亡妻金燕,性慾也突如其來的出現,他鼓起勇氣致電刊登在報章風月版上的廣告以預約上門服務,但想不到的是,他卻被詐騙了。當刻,他情緒失控了,這亦意味著面對著生命中的無常,人真是無可奈何及一籌莫展,有錢也解決不了自己當下的需要。這絕對是一份可笑及可悲。

    然而,這是否翁子光想表達及刻畫有關人生命的緲小及灰暗嗎? 其實在翁子光所選擇的敘事手法已表明了一切。導演在向觀眾述說一個受了重傷的爸爸如何回憶對他來說珍而重之的片段。這當然也在談過去的事,但時間也在向前走,所以在回憶中也交織著當刻的狀況,這也是在表示,任何的回憶、任何的片段都可以因今天甚或明天的事而有變化了的一天。對永年而言,兒子仍在生,他倆的經歷及回憶也可以不斷的被編寫下去,所以他可以慢慢改變心意以看守著兒子,亦願意給予兒子一份生日禮物—不是為病情的話,不用再執著於談論當日所發生過的事。或者,這才是在電影中木棉花及單車這兩符號的象徵含意—繼續努力的珍惜與眼前的人同行甚至同跑。

    面對不可抗力的命運,人無疑是顯得緲小,越是想控制一切,反倒更覺痛苦。惟獨願意看重眼前所有的,繼續編寫這故事,才是人生存在世之道。

    上帝不也是以如此的態度待我們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