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情緒到底發生過甚麼事(4)

    情緒到底發生過甚麼事 (4)

    作者︰提摩太(海怡堂)︱ 2024年07月29日

    若你從第一篇文章讀到這裏,真要感謝你的耐心,因為上兩篇都是在處理人觀和世界觀這些基礎概念,仍未太多觸及與情緒病的關係。不過,正如第一篇文章所言:引致情緒病的社會和心理因素根深蒂固,甚至內藏在我們的信仰中。若非帶著精神健康意識重新從神學角度思考,也許只是隔靴搔癢。第一篇文章引入了理性主義和功績社會這兩個帶來情感與關係疏離的裝置;第二篇文章則談及如何繞過理性主義來與盛載情感的真我連結;第三篇文章則談及如何繞過功績社會來與萬有建立和諧關係。到了這篇,我希望總結以上文章,勾畫出一幅圓融的圖畫,並探討如何透過默觀操練來連結這隱藏的現實。

    綜合以上三篇文章,我認為我們活在兩層現實中。第一層是實存層面,即我們在感官上經驗到的現實。例如:當有人說:「不要不開心,嘗試正面些」時,我們經驗到對情感的否定;當社會說:「人人下班後都努力進修,你是否也該努力點?」,我們經驗到比較與自我質疑。這些經驗都妨礙我們整全地盛載情感,並形成防衛機制,累積多時後,就變為情緒病的各種徵狀。

    第二層是本體層面,即我們在心靈上經驗的真理。例如我受造奇妙可畏、在母腹中已被愛著、不受任何傷害影響;真我和萬有都在基督裡相連,我們潛在的內在神聖性有待展現。這是我們心靈上經驗到的。實存層面和本體層面是共存的,只是前者比後者膚淺卻明顯;後者比前者深邃卻隱密。置身於兩個現實之間的張力,是既濟未濟的狀態。

    在此狀態下,我們無須也不能完全脫離實存,因此我們需要與本體連結。十架若望(John of the Cross)提供了默觀本體現實的方法:從默想到默觀。他認為當根深蒂固的防衛機制令人陷入混亂和負面時,起初,人會嘗試透過思想來掙脫漩渦。但當人發現那漩渦是個無止境的迴路,就會退一步清醒過來,放下感官的操控,轉而以平靜寬大的胸懷來接受一切。即便面對不確定性、疑惑、波動和缺陷,也選擇不用非理性思想作為防衛機制,而是選擇靜止,一步步地跟隨聖靈,由祂所導引。當選擇不再去掙扎,我們就發現自己被更大的愛擁抱著,歸屬於一個更大的我。這就是從實存進入本體層面的過程。默觀到愛的現實,可以消除不必要的投射,將惡意的範圍縮到最小。當然,傷痛還是要面對和處理。

    面對傷痛,意味著要走出凍結的無力[1]、重新感受憤怒和哀傷,正如耶穌親身感受過各種背叛和失去。這過程通常要尋求專業的心理治療師陪伴,因為當事人難以清晰分辨各種混亂的情感。當人逐漸疏理好一層層的情感,舊我也被一層層地剝開。此時,人可以按照真我來重新建構新的自我,亦即新我。這不但是心理治療的過程,也是跟隨耶穌必然要走的道路。

    常言道:「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這是真實的,因為受創的人的確要花上額外的時間和心力來治癒一些與生俱來的事物。然而,在跟隨耶穌的路上人人平等,沒有人能倖免於死亡,同時也經歷重生,因此福音令心靈貧窮的人有福。

    如此一來,不幸的人的「一生」不再是花一生來修補的悲劇,而是一條另類的榮耀路徑。該路徑的沿路上有著各種可怕的情感,然而一旦跨過了這些關卡,路徑的對岸仍然是燦爛和豐盛的生命。因此,哪怕實存的裝置仍然張牙舞爪,但基督已經得勝,我們走到對岸也就贏了。願所有在情感漩渦中掙扎浮沈的人都能走到他的對岸,阿們。

    1.  凍結(freeze)是哺乳類動物遇到壓力時的三種反應之一,其他兩種為戰(fight)或逃(flight)。若人經驗長期壓力,會容易陷入凍結狀態,因此療癒通常也以走出凍結狀態為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