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文化報導︰演化了的劇場

    演化了的劇場

    2024年07月15日

    本會華基堂的許樹寧導演投身劇場工作多年,近年他看似放慢了步伐,但原來他在香港或海外均有不同的劇作上演,當中都是以《聖經》故事為創作核心,期盼可以在排練過程中牧養演員。

    在開始排練時,許樹寧並不喜歡有完整劇本,但絕對不是沒有預備,在他腦海中一直也有好些他讀過經文後的領受。就如他即將公演的《孤王的精神衰弱》,他就是在讀撒母耳記上時感受到掃羅王的人設有點反覆,很想進深研究他的精神狀態及情感起伏的變化。許樹寧說:「起初,掃羅都沒有想過做王,看似很謙卑,其實很自卑。到他做了王後,他又時常心有不安,往後所做的事也全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及地位,這已很有張力,因他內心的情感變化來得太突然及過於劇烈了,呈現出一點點精神分裂的狀態。」這便成了該劇的起點。

    要把角色演好,演員必須了解角色的設定及敘事為角色帶來的起伏和變化。許樹寧不欲把自己的理解強行加在演員身上,他便著所有演員(不論是基督徒或非基督徒的演員)也下載同一版本的《聖經》軟件,並研讀主要講述掃羅及大衛的撒母耳記上。不同人帶著不同視角、背景及前設閱讀故事,必然有不同的詮釋及演繹,起碼信徒及非信徒在思考故事含意上已有分別。但始終並不是考試及撰寫論文,而且演員的組織及表達能力不一,所以,許樹寧較常以問問題的方式來讓演員就著所讀過及想過的經文來進行整合,好讓他們對角色有進一步的了解。

    如上所言,因為沒有完整劇本,故許樹寧便以「編作劇場」的模式,把集體交流的故事詮釋及演員在排練時藉肢體所呈現的動作都放進劇作的創作之中,其中包括與主題或問題相呼應的日常生活經歷及感受。無疑,演員有意無意壓抑了的情緒可以從中得到一點點的抒發。

    誠然,如此的互動,使原屬歷史及過去的聖經故事可以穿越時間長廊與今天的感受對話,這亦可以拉闊觀眾的視野及世界觀,讓他們藉不同故事看見《聖經》真的在不同時代及場景中也是如希伯來書4:12 [1]所言。好些曾參與排練的演員也表示,對《聖經》的認識增加了,甚至未信主的朋友也直認對《聖經》產生了好感。非線性及意識流的敘事、「穿越」的劇情也可以帶動觀眾主動的思考《聖經》跟那些現代敘事的關係,再產生出自己新的詮釋及反省。

    其實,問問題在讀經生活中是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只是我們不常問,也不想問。嘗試讓自己在世的經歷與經文對話,藉以確信自己所信的是真是活,一步步的建立自己的詮釋及神學也是重要。只是,我們有如此的作嗎?

    1. 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