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咖啡

    2023.10.25

    咖啡 1︱泰雲斯

    每每當我坐在咖啡店喝咖啡時,我一反日常的生活節奏,總愛跟店長聊天,了解一下店主跟咖啡的故事、入行的經過及開店與經營的艱辛。於我而言,咖啡除了是一種生活習慣外,這都是讓我跟人連結的一項工具,甚至,它也是我了解別人故事的平台。

    當自己逐漸對咖啡產生興趣便開始明白到,原來咖啡豆自身也是有著故事的。一粒咖啡豆的出現或許是帶著被商人逼迫的農夫的血、汗和淚,而另一地極的咖啡豆或許是在政治極不穩下誕生的。

    原來每天在喝的咖啡,或是看來純粹是嗜好、品味的東西可以蘊含著別人豐富的故事,但我們會否因太急促、太忙碌的生活節奏而只聚焦在享受咖啡的那一刻,而錯失了這些了解別人、了解世界、了解上帝的機會呢?

    2023.11.08

    咖啡 2︱泰雲斯

    這些年來,不論是到咖啡店飲用,或是自行買用具在家調製,香港的確愈來愈多人愛上手沖咖啡。手沖咖啡沒有 “拉花”,樣子也相當平凡,跟茶沒甚麼分別。然而,每呷一口,它也可以有著不同的變化,這才是令人感到著迷的地方。

    不同產地的咖啡豆,在不同的溫度下被加熱及以不同的粗幼度被磨成粉末,其實也在影響手沖咖啡的味道。在室溫下,手沖咖啡會慢慢冷卻,味道所呈現的變化亦可以大為不同。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如手沖咖啡所呈現的模樣及狀態,即或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情況下彼此相遇及接觸,彼此的交流以及感覺也會不盡相同。只是,我們會執著於以往的感覺和記憶而不能向前嗎? 那麼,我們跟主的接觸也像這樣的狀態嗎?

    2023.11.20

    咖啡 3︱泰雲斯

    回想起當日初次接觸手沖咖啡時,咖啡師提到很多很抽象的說法及概念,例如那一款豆呈現著蘋果味、這一款豆帶著酒感等等。在那時候,我真的感到有點迷惘,因為於我而言,基本上,只有酸及苦的味道。

    惟有一次跟一位咖啡師閒談時,我開始明白該如何 “體驗” 當中的過程。他指出品嚐咖啡時也需要一些想像力的。由此,由炒豆師在咖啡豆上所寫的Tasting Note則來得重要,因為它正 “引導” 著一個品嚐的方向。而飲用的人則按照Tasting Note上的味道來作聯想及想像,即或咖啡中的蘋果味、士多啤梨味不如果汁般明顯,但在這些 “指導” 下,一步步呷下去,彷彿味道也出現了。

    在指引下作聯想及想像,必然會為飲用咖啡帶來色彩。在信仰生活中,我們又可否慢慢地藉經文、詩歌,想像並親身體會上帝在自己生活中所出現的形象呢?

    2023.12.04

    咖啡 4︱泰雲斯

    回想起當日天真的自己,當初次走到咖啡機前,心裡總是在幻想自己經導師的指教下,不需花太多的時間便可以 “拉花”,但屢次的失敗讓我明白到, “拉花” 及 “打奶” 是相當的講究。

    不論是 “打奶” 時需用的時間,打奶器應否與打奶杯的底部有所接觸,其實也有著學問。當稍為掌握使用打奶器及咖啡機的技巧後,在杯上的圖案仍然未見蹤影,皆因未能控制好把奶倒進咖啡所需的力度及角度。

    即或以上的技巧也掌握了,原來某些咖啡豆的特性未必能與所打的奶兼容,致使圖案的種類有著限制,較複雜的圖案並未能 被“創作” 出來。

    直到今天,我依然未能隨心所欲地 “拉” 出想要的圖案。但是,我發現到的是,依從指示並不足夠,仔細留心當中的 “陷阱” 及困難,一步一步的解決,才是當中的要點。你和我的信仰生活不也是如此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