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宣訊
285 總幹事手記
我在疫情初期,曾以〈宣道運動之精神〉(第247期,2020年7月)為題,從「宣道會的屬靈傳統」作反省,盼望彼此提醒。
走過三載信心之路,回顧過去,亦展望未來,我盼望再次重申我們宣道運動的精神,求主堅立,並彼此守望!
首先,我們認定宣道會的行動核心只是福音,要忠於福音的託付。在社會各種風潮試驗下,會有不同勢力來拉攏,或迫使教會投向他們。教會愛護眾人,也與人為善,但必須忠於福音。我們的效忠對象及行動,不能離開耶穌基督及祂的福音。若有人要我們傷害其他人,令人絕於福音,又或是傳別的福音、離開福音,我們只有竭力爭辯。
285 社服處
這三年以來,社會各界共歷時艱,一同應對「疫」境。近來日子雖漸趨復常,但不少人仍未擺脫疫情陰霾,當中不少是長者及其照顧者。「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港大團隊於去年研究,34%受訪長者感到孤獨、焦慮或抑鬱,數字較疫情前顯著上升。隨著人口老化,「老護老」的情況愈來愈普遍,社區對支援服務需求也日見殷切。然而,日間照顧和物理治療服務卻輪候需時。常規資助服務無法有效應對急增需求,長者和照顧者仍然受著關顧不足的困境,情況令人擔憂。
285 同你Share
升大學後,生活中充斥著多不勝數的事務:返工、讀書、參加樂團、辯論隊……每件事都似是好緊急好重要,以致常因太疲累或睡過頭而缺席周六日的團契和崇拜。感謝神透過我的好同學多次好言相勸,促使我在截止當日報名參加了泰國短宣。若問我那一刻有甚麼目標或想法,其實我也不清楚,大概因為對宣教有點興趣、有點感動,而時間又配合吧!
285 自由講
本港上月(8月)有多項統計數字公布,其中一項是有關香港家庭的生育情況。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家計會」)每5年進行一次調查,今年的結果發現,本港夫婦的子女數目,由2017年的平均1.3名,下跌至去年的0.9名,即平均每十對夫婦,合共(只)有9名小孩,成為歷史新低!亦因此,「一孩家庭」不再是主流,取而代之的是「無孩夫婦」組成的「二人家庭」,佔40%以上。
285 家常神學
《渴慕神》(註)是陶恕早期的作品,被列為他的經典著作,是他坐火車由芝加哥到得克薩斯州的旅途上所寫的。陶恕在書中指出,當時的教會不是缺少教導,而是缺少委身給上帝的熱情。教會每主日供應的,是專業的釋經,應時應節的資訊,可是信徒仍非常飢餓,因為餵養人靈命的不是單憑字句,乃是神自己!除非會眾在個人經驗中找到了神,否則即使聽見了真理也得不到甚麼益處。
285 牧聲
我所事奉的堂會(北角堂)每年皆到印尼顧邦和峇里服侍,可是在新冠疫情和隔離政策影響下,被迫暫停了4年。感謝神,短宣隊能在今年6月再次出發,我和弟兄姊妹都懷著興奮而戰兢的心情參與,並在旅程中經歷神無比的恩典。
285 專題
著名的心理學家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在《EQ》一書,把情緒定義為感覺及其特有的思想、生理與心理的狀態,以及相關的行為傾向。另有學者指出,情緒是我們因外在或內在環境轉變而產生的生理上、主觀意識上和行動傾向上的反應。這些反應,是受到某種刺激所產生的身心激動狀態,狀態包含複雜的情感反應與生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