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總是使香港人提不起勁。畢竟教育制度扭曲了它,生活的過度繁忙亦使人失去咀嚼文學的耐性。
然而,文學能藉生活喚起共鳴並使我們反思信仰。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講述一個妻子長久被丈夫當作玩偶,時而被看重,時而被輕視,最終因一事而頓悟,憤而「嘭」的一聲把門關上、離開。
結局十分普通?仔細看清上文下理及其處境,便可明白到她跳出安舒,進了未知或黑暗之中。這動作象徵著她為重拾自我價值而下的賭注和決心。
反觀信仰,若能看通生命中的「上文下理」及自己的處境,也許我們亦能看清神在自己身上的心意。
為信仰下賭注的決心,或許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