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至死(2)
作者︰簡家堯︱ 2024年11月04日
有多少人會為娛樂、放假及閒暇而感受到壓力呢? 這看似有點荒謬,但著實是不少人,特別是香港人的寫照。先不談人的興趣被工作磨滅,即使是香港,它也逐漸失去其特色以吸引在此土生土長的人留在本地消費與娛樂,因為本地娛樂的價錢已令不少人卻步。不過,對居於香港的初職而言,似乎因為放假而存在的壓力點也有很大程度是與外部所施加的壓力有關。
曾讀一本書,作者說得十分真實: On Social Media, You can have the illusion of social contact without having to perform the gesture that actually build trust, care and affection. Stimulation replaces intimacy. There is judgment everywhere and understanding nowhere. 科技發展的確為人解決不少煩惱,亦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不是刻意地作也好,我們在閒暇時所做的,多多少少也會透過科技下衍生的社交平台上被我們或友人留下記錄來。只是,在「享受」著一則讓你看似「被重視」的限時動態時,同時候,你也可能感受到被監視及被監察。不過,弔詭的是,你亦可以把握著這機會監視及監察別人。當監視及監察較以往頻繁時,被批評、被批鬥的成本也變得較以往低了。
然而,人就是那麼「有趣」,總是會對未知的事產生一份期待感,又會因著這未知而感受到刺激及緊張。因此,當我們上載任何閒暇時的照片或影片於社交媒體時,別人的讚好或私下的談論,都成為了使我們期待或不安的來源。也許這一刻你的生日飯合照為你帶來數十個讚好,但下一刻你可能則因著同一張相片而開罪了不被邀請出席生日飯的朋友。在這樣的狀態下,難道是在享受娛樂、閒暇所帶來的樂趣嗎?
在神學上、信仰上,休息是達致心中平安、與上帝和睦,讓上帝臨在使我們放下倚靠自己,好好欣賞上帝恩典的一個階段。即使是古希臘人,他們也指出,休閒是讓人體驗人的存在。世界之多樣性可以讓人感受到上帝創造的美好。可是,當娛樂及休閒跟社交媒體扯上關係,似乎弟兄姊妹較難在娛樂及閒暇下好好的休息。
佛家的宗教習俗中,打坐及禪修扮演著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兩者均要求人杜絕一切由意識而來的執著,包括讚賞及批評,單單的安靜自己。當佛家也有如此的思想及練習時,其實基督徒難以推卻「安靜地做自己」的這個責任。最主要的原因是,基督徒因著被上帝拯救而得著自由,除責任與義務上要對別人負一定程度的責任外,基督徒就只需要向父上帝交帳就好了。所以,基督徒值得問自己的是,為何不能在「自由」中做自己及感受上帝所創造的世界? 反而不斷以上帝所精心創造的來娛樂、閒暇,但再藉此去迎合別人的「期望」?
無論如何,傳道書其實早已告訴人相關的處世智慧。我們是「理所當然」地享受勞碌得來的。但在勞碌的享受下,是否真的讓人可以有更多更大的空間去思考上帝為人所作的,當中包括創造與犧牲呢? 想深一層,返教會或許是基督徒其中一個度過休閒的活動,但參與其中時,基督徒又可否思考到上帝為人所作的呢? 還是自己不斷經歷上帝所作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