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今年初夏,宣道家的青年遠赴日本,與當地信徒進行交流,從屬靈生命的互動中,了解到他們對信仰堅持,深化自己對信仰的思考,並建立對福音使命的委身和承擔。是期專題,特地請來其中一位成員撰文分享……)
有一道光
照進日本的黑暗裡
陳子欣
今年初夏,一群來自不同堂會的宣道青年,因為上帝而相遇,一同踏上前往東京的訪宣旅程。
談到在日本宣教,不了解的人或許會問:「不就是藉籌款到日本吃喝嗎?」對日本的屬靈需要略知一二的信徒,或會想起「福音硬土」、「宣教士墳墓」等字眼,輕輕拋下一句:「有果效嗎?」我也是帶著這些固有想法參與短宣的。誠然,向日本人傳福音一點也不容易,但神從沒放棄日本人,祂的榮光依然照在日本這地土上。
住在黑暗中的人
我們到訪日本時,不斷驚嘆日本人的友善與細心,何曾想到,他們努力擠出的笑臉下,是一顆顆被綑綁的心靈?乘坐日本的地鐵時,同行的隊友告訴我們,日本的地鐵經常延誤,乃因不時有人跳軌自殺。不過地鐵職員已經處理得十分純熟,不足一小時就可恢復正常運作。車站更有紙條供日本上班族領取,以通知上司遲到的原因。生命的逝去,彷似一顆零件脫落般,習以為常。看著日本四通八達的地下鐵路,我們又何曾想到,那裡曾承載過多少比鐵路更錯綜複雜的情緒,多少失喪、徬徨的靈魂,多少生命的重量?
在神社比便利店還要多的日本,我們看見其實日本人內心深處是有所渴求的,也盼望能有倚靠,深盼他們能認識愛他們到底的基督。可是,一位在日本居住的姊妹告訴我們,日本人本來對「宗教」的概念就很薄弱,自從奧姆真理教教徒連串的恐怖行動後,日本民眾對於「宗教」更感恐懼,認為「宗教」就是可疑的,往往會避談。這讓我們更明白,為何宣教士在這裡傳福音如此艱難。
看見光
儘管如此,不願一人沈淪的上帝依然眷顧這地。我們就是一群見證人,在這趟旅程中看見神的榮耀,並見證神怎樣使用祂的僕人在日本這地土上工作,盼望能與你分享我們所看見的——神的榮耀。
1. 參觀橫濱本鄉台教會

這是日本最大的教會,人數多達四百人。接待我們的是香港人宣教士Joe,神感動他到日本,連繫日本教會及接待各地短宣隊,讓更多人能了解日本的宣教需要。本鄉台教會的運動事工讓我們感受十分深刻,他們願意投放很多資源與心力建立足球隊、恆常訓練、參加足球聯賽,接觸了很多日本年輕人。每年更有很多足球隊隊員歸主、受洗。(日本人很害怕成為社會中的小眾,他們願意在眾人面前受洗認信,需要很大的勇氣和信心呢!)另外,我們認識了一位負責兒童事工的弟兄,他曾到烏克蘭服事當地的婦女和孩子,甚至接待他們到日本居住。這一切都讓我們驚嘆不已。以往我對日本教會的印象總是年老、沈寂的,但這次神讓我們看見很有活力和盼望的日本教會。我們看見,上帝的榮耀,就在一個個願意順服的門徒身上,在回轉歸向神的生命中,在日本這地土上。
2. 參與池袋國際教會的團契與崇拜
池袋國際教會的牧師是日本人,師母是韓國人。這間教會的規模較小,服侍的對象是日本人以及從世界各地來到日本居住的人,包括:內地人、台灣人、美國人、菲律賓人、香港人等。他們從世界各地來到日本,雖然不是以宣教士的身分,但我們看見上帝也不斷透過他們的生命祝福日本。

我們協助舉辦了一個「中日交流會」,這是他們的Koinoia(團契),透過文化交流,吸引日本人走進教會。我們一起玩遊戲、品嚐香港小吃、聊天、分享見證。期望日本人被團契中真實、彼此相愛的關係吸引,願意更多走進教會。星期天,我們在池袋國際教會參與雙語崇拜──英日崇拜與中日崇拜,並在崇拜中獻詩。不同民族一起用不同語言敬拜上帝的畫面,實在感人,讓我們更渴望看見有一天,世上萬國萬民一起敬拜上帝。
3. 山手線祈禱行
JR山手線是圍繞東京主要地區的鐵路循環線。從2013年起,幾乎每個星期二,一群來自不同教會及組織的日本和外國基督徒都會聚集,乘坐山手線列車,沿着每個站禱告。他們於禱告中聆聽上帝的心意,求問神:「我可以怎樣配合祢的工作?」又懇切為日本人祈求。我們看見一群代禱者,在日本人還未認識基督時,十年來一直堅持,站在人和上帝的破口中,切切禱告,祈求上帝憐憫。
我們看見,有一道光,照進日本的黑暗裡。

用「小孩子視覺」看宣教
對於「宣教」,我們總有很多條條框框。我們總以為參與過數次短宣以及不同機構的宣教課程,便很了解宣教。這次短宣,神感動我放下一些對「短宣」固有的認知,放下這些驕傲,用一個「小孩子視覺」,去認識何謂宣教,擴闊我對神與祂宣教心意的眼界,我才發現,原來神是這樣的豐富。
第一,原來宣教士的異文化特徵可以是建立關係的優勢。過往我一直認為宣教士必須盡快融入當地文化,模仿當地人,才能開始建立關係,尤其在日本這種民族性較強的國家。可是,於本鄉台教會服侍的宣教士Joe分享道:「我會刻意保留香港人這個外地人身分,刻意穿香港的衣服。」我聽罷很驚訝,原來是因為日本人不容易向自己的朋友敞開心扉,反而對外國人則能降低戒心,日本弟兄姊妹往往會跟Joe分享很多內心的掙扎,讓Joe能夠牧養他們。
第二,一雙看見人靈魂的眼睛,比滿身的裝備和技能更重要。SEND差會宣教士Crystal分享她出發到日本時對日文一竅不通,但她看見日本人靈魂的需要,感到扎心,便忠於呼召來到日本。她說語言不通在日本生活的確很困難,也有不少懷疑的時候,曾問神:「我連日文也不會,究竟我在這裡有何用處?」慈愛的神藉她昔日的牧者安慰她:「你坐在那裏笑就夠了,Crystal喜樂的生命很有感染力。」現在的她透過弟兄姊妹努力學習日文,漸漸能與日本人溝通了。而她讓我明瞭,宣教裝備固然重要,但一雙看見人靈魂的眼睛,一顆順服的心,更是神所看重的。
第三,我們每個人也在祂的宣教計畫中,而回應召命,不一定是很大的事,可以是我們本來正在做的事。不只是宣教士才有召命,我們也參與在神的宣教計畫中。在旅程中與傳道同工閒聊的一番話讓我很感動。我跟他分享我平日喜歡寫作,但並不擅長。他問我:「那麼你是真心喜歡的嗎?」我不假思索地回:「喜歡,真的喜歡。」「你會跟別人分享你的作品嗎?」他再問。我告訴他我在一個社交平台上會匿名分享寫作,讀者通常是受情緒困擾的人。他笑說:「你知道嗎?其實這樣也是在回應神的召命呀。回應召命,不一定要是很偉大、很震撼,也不一定要很擅長才可開始。只要你在你熱愛的事上能讓人看見神就是了。」我頓時紅了眼眶,想起兩年前一次退修,聽見上帝的聲音:「用你的創作榮耀我吧!」經歷過許多掙扎、自我懷疑、無數次放棄再重拾的過程,仍願我能用我所喜歡的榮耀神。
借用布赫納(Frederick Burchner)的話:「上帝呼召你去的地方,就在你最深的歡愉與世界最深的飢渴交匯之處。」上帝創造了獨特又美麗的我們,讓我們有所夢想的,有所喜歡的,我們能怎樣使用上帝早已賜給我們的資源,讓人看見神的榮耀?

(作者為筲箕灣堂會友,「東京初夏」訪宣隊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