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 家常神學
284 家常神學

284 家常神學

福音豈是平價貨

楊慶球

 

一次在北美的公路上駕車,路旁一間車軚店前有轉動的兩面廣告,英文這樣寫:“We don’t sell cheap tire;” 轉過另一面卻寫著:“We really sell tire cheap.” (我們不賣平軚;但我們卻平賣車軚。)大平賣不一定是次貨,外國的百貨商店為了招徠顧客,故意把一些貨物價格定在虧本的水平,但它們的質素卻一些也不差。

基督教給人一個印象好像平價貨。由賑災救濟、社會服務到無所不用其極的拉人進教,這還是其次;只要你肯信,立刻送上永生,天堂福樂,享之不盡。牧師更一再聲明,信耶穌,得永生,絕無附加條件,不必做善事,不必齋戒沐浴,舉一舉手便大功告成。除了別有用心,引人入教之外,大概「蛤乸」不會從天而降﹗如果真的福從天降,也不必急在一時,大可享受人生後,臨死時動一動小指頭,還不是與那些一生甘於貧窮的基督徒同享福樂﹖

基督教的福音──信耶穌,得永生──確是無價的,是人不必付代價就可獲取;但它同時極貴重,因為上帝的兒子在十字架上流血捨身,為我們所得的永生福樂付上代價。耶穌付上代價,目的不是要招徠顧客,祂本是萬有之主,一無所缺。只有一個理由,就是祂真的愛每一個人。好像母親愛她孩子,為照顧生病的孩子而不眠不休,為孩子選擇學校東奔西跑,不計代價地付出真愛,但她確實付上了貴重的代價。我們能忍心把神比母親更寶貴的愛棄如敝屣,臨死時才匆忙回應?到時又有把握有機會回應嗎﹖

中國的宗教多是勸人行善積德,累積一定的分數,才符合上天堂的資格,亦因此他們批評基督教不符合中國人的善惡果報律。保羅並不否定因果律,他說︰「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加六7)但救恩不是因果律,正如無論兒子是好是壞母親都無條件愛他,這是身分問題。救恩正是身分問題,保羅說︰「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羅三10)他沒有說一個好人都沒有。甚麼是義人?亞當離開了上帝,在上帝眼中失去了兒子名分,因此是罪人。義人是恢復上帝兒女的名分,這名分是因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流血捨身成就的。這名分就是上帝的義,是耶穌完成了,藉著我們的信賜給我們。「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約一12)上帝兒女的身分不是靠行為累積,乃是真誠悔改相信主而得到。一個臨死悔改信主的人,沒有機會再累積善行,卻可以擁有永生,就是這道理。很多人認為這便宜了那些一生作惡的人,認為佛教的前世因、今世果更合人情。誰不知佛教更激進,我們也聽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念頓悟」,無須代價而成佛成道。這裡無意比較,但我相信基督教的救贖論更有理論基礎。

(作者現為加拿大宣道會退休牧師,曾擔任建道神學院、中國神學研究院教授、加拿大恩道華人神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