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都要消滯?!
游淑儀
坊間已有不少有關教會增長的好書和研究,我曾自問:是否需要再多一本呢?
承擔牧職事奉三十載,我深感能服侍上主實在最尊貴!箇中體會到教會是個複雜的生命體,難免會有陷落之時,難以有力量和信心作出突破,但若能從中轉化,那將是十分寶貴的經驗;這促使我有動力把不同教會轉化的經驗研究整合。研究所觸及的教會,都曾突破重重難關後再次奮起,成為了例證。最終筆者亦蒙上主帶領,將研究出版成書,為此由衷感謝上主!
這是一本集體回憶的書,記錄了上主在教會中留下的恩典足跡,歸納出教會從停滯轉化到復興的10 個關鍵因素、3 個態度及1 個復興背後的原動力,結集了多位委身事主的領袖、信徒和傳道者多年的實戰經驗和肺腑之言。
總括研究所得,除了發現教會轉化的關鍵因素外,也在此提出幾點反思和建議:

慎防數字「偶像化」
用以衡量教會增長的指標主要是數字,但不能忽略數字其實是代表「人」,它好比屬靈的探測器,反映著信徒的參與和委身情況,然而,教會有不少特質是難以用數字量度的。因此,若能開闊對教會成長的評量標準,並配合教會的本質和使命,長遠會有更健康的形態。
須適時創新
在急速轉變的時代,教會須適時創新,才能從停滯中邁進復興。舉例說:牧者必須要自我建立和心理健康;當教會出現問題時能有資源介入和化解衝突;要增進對教會發展理念的認知,並察覺到教會的生命周期,有力量迎難而上,未雨綢繆。
增加回彈及應對能力
宗派聯會、神學院和基督教機構能成為教會的倡議者和同行者,在培訓和資源上支援教會,外間資源及聯網能增加教會的回彈及應對能力。
研究時正值香港教會經歷時代動蕩、新冠肺炎肆虐和移民潮高峰期,能完成研究,全蒙上主厚恩,願將榮耀歸給祂!教會是基督捨命建立的群體,是永生神的家,有著祂美好的旨意、浩大的恩典和使命。願我們在逆境中仍能努力不懈,持定方向,敢於為上主的教會向夢想飛翔!
(作者為宣道會屯門堂堂主任,伯特利神學院教牧學博士﹝城市事工﹞,本文撮自《教會要消「滯」:10大轉化復興良方》之〈作者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