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品德?
編輯室
穎欣臨盆在即,朋友最喜歡問改了名字沒有。她和丈夫商議許久,還未定案,因為若按夫家流傳下來的族譜,孩子這一輩要用「貞」字。二人都感到為難,畢竟先輩定下的規則,欠缺時代氣息,說白一點,就是老套過氣。初中生都在自誇曾有多少性伴侶的世代,何必令孩子日後常被取笑,自己又被孩子埋怨?
有時限
海峽兩岸每年都有名字統計,計算哪些名字使用率最高;名字可說是手袋衣履以外的潮流指標,結合了年代特徵,人們追求的價值觀,以及對兒女的厚望。六七十年代常見用於名字的:德、貞、英、勇,表達了潔身自愛、具備膽量的品德表現;千禧代以後,更常見的是:梓、晴、樂、悠,標誌著在高壓的社會,個人幸福快樂更為重要。名字反映了價值觀隨時代一併變遷,昔日崇尚的品德,今天被不少人視為守舊落伍。好些推行品德教育的組織更直指:香港的家長很多時著重孩子的學業成績,忽略了培養兒童的品德。
香港家長真的忽略培養兒童的品德嗎?孩子生下來,父母總不會立即鞭策他(她)努力讀書,將來要成為公開試狀元、名成利就吧?一般父母對嬰幼兒最早灌輸的,應離不開:肚子餓也不吵鬧撒野、不貪心搶走其他孩子的玩具、待人誠實有禮,見面打招呼等等。由此可見,(至少)在兒童進入小學之前,家長仍是以品德培育為首的。就像美國作家羅勃 · 傅剛(Robert L. Fulghum)的暢銷書一樣:《那些人生中最重要的道理我在幼兒園裡都學過了》[1](All I Really Need To Know I Learned In Kindergarten. NY: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1990),我們在6歲前已知道待人處事的應有態度了。
忽略甚麼
那麼,是否教育制度出了問題,使人早已認識的品德:分享、公平遊戲、不打人、傷害人後道歉[2]……逐漸被削弱,淪為無關重要,雖然一一學過,卻不能活出來呢?
華人教育向來以「德、智、體、群、美」[3]為口號與目標,視「德育」為首,強調完整、平衡及理想地發展學生的五育,讓學生透過校本學習場境,強化相關經驗。以香港為例,教育局的學校課程近年不斷增潤,強調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和培養他們終身學習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其中列出十項首要灌輸的品德價值,依次為: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分認同、承擔精神、誠信、關愛、守法、同理心和勤勞。[4] 海峽對岸,台灣有學校在開學日當天,為每位學生送上一個見面禮包,內有七份禮物:暖包、巧克力、橡皮擦、尺、彩虹筆、膠水和放大鏡──不是文具包,而是以物件具體化七項品德:熱情、堅毅、樂觀、自制、感恩、社交智慧和好奇心。[5] 地緣差異孕育出不同的德育重點,但都離不開「品學兼優」的大傳統,因為不論身在何方,成績好,通過考試能進入心儀的大學,但漫長的人生,還有更多比考試艱澀的試煉,所以,即使是日益切合商業化需求的教育路線,也採取各種救急策略,強化品德或品格力教育。不過為了增強吸引力,仍難以避免地必須與成就和利益掛鈎,以確立其存在價值。
品德是……
聖塔克拉拉大學(Santa Clara University, SCU)是在美國歷史悠久的教會學校,其應用倫理學品德教育中心前主任 Yael Kidron 表示,品德教育「是讓學生建立起每天用來做决定的價值觀教育」。她強調品德有道德層面的,如善良、同理心、正義等,也有表現性的,如持之以恆、職業倫理等,大學提倡這些美德,不是(誘導學生)爲了獎勵、名譽或免受懲罰,而只因這是正確的事情。[6]
其實「品德」是甚麼?它可解作操行、本質,特別是指正直善良的品性和行為。群體一般對品德有大致相約的標準,如守時、誠實、有禮,但每個人實踐出來,則有差異,因為我們會按自己的思想去作決定,並透過所得經驗而形成個人的傾向特徵,內化為一套價值觀。單憑外在的賞善罰惡,並不能完全令人持定美德,因為我們也曾經驗善不獲賞,惡未遭罰等氣餒事。要令正確的價值觀不受環境影響而崩壞,需要有力的理由,令人產生更強大的意志和信念。
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結論就是:敬畏神,謹守祂的誡命,這是人當盡的本分。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神都必審問。(傳十二13-14)
聖經毫不隱藏大衛犯姦淫後借刀殺人,猶大因財失義賣主賣友,說明外在的教育與規範,不能使人維持良好品德;個人的身分地位,也不能使信徒勝過試探。但創造又啟示的主彰顯自己,使我們知道有更高的律例與不變的法則,惟有祂是公義和愛的源頭,使人有持定品德的可能。而對基督徒來說,我們更要追求的是順服基督的心,結出聖靈的果子。
[1] 國內版直譯,台灣譯為《生命中不可錯過的智慧》。
[2] Robert Fulghum, All I Really Need To Know I Learned In Kindergarten, P.2.
[3] 亦有把五育定為「德智群美勞」,但仍以「德」為首。
[4] 教育局:「學校課程架構」,https://www.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renewal/framework.html,2023年3月10日修訂(查閱日期2023年6月28日)。
[5] 雲林縣樟湖生態國民中小學,https://jhps.ylc.edu.tw/Default.aspx ;吳錦勳:〈拒絕培養考試機器,那些比考試更重要的品格教育〉天下文化,https://bookzone.cwgv.com.tw/article/22598 。
[6] Yael Kidron, “What Is Character Education?” Santa Clara University, https://www.scu.edu/charac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