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趁父親節,邀來一對父子談信仰。兒子頌榮是高中生,上月剛洗禮,父子二人分享這信仰里程碑所蘊含的意義。)
洗 禮
林頌榮(兒子)
我是「信二代」,從小跟隨父母回教會。我對教會從沒有討厭的感覺,相反,曾經感到在家不開心,想離家出走,第一個想法就是逃到教會留宿呢!
兒時,我非常頑皮,會赤腳在教會到處奔跑,又貪玩,甚至曾有綽號「四大天王」之一。每次親子詩班練習,總是表現不合作,「整蠱」指揮。記得有一次跟父母短宣,我玩得不亦樂乎,還把當地教會的玻璃天花弄碎了!
雖然如此,我很喜歡返教會,有一次因為發燒不能回教會,我在家裡痛哭了很久,當時也不明白為何這樣激動。現在知道,因自幼在教會接受牧養,對上帝的知識不斷增長,使我漸漸相信神的真實,祂是創造主,耶穌為了我們的罪被釘在十字架上受死、復活,這復活就是我們基督徒的盼望。
聽得多、學得多,我的價值觀也有改變,會顧及別人的感受,不再單顧自己。此外,對事奉的態度都有改變,現在我會認真地參與崇拜,也在不同的敬拜小組中服侍。
上帝亦藉著一些事讓我知道祂很愛我,當中包括一直接納我「曳」的人。
近日亦有一次特別的經歷:在我放學回家途中,有一位天主教的伯伯走來關心我,當時我說:「我係基督徒嚟㗎……」伯伯回應:「沒關係,大家都是神所愛的」,然後又為我祈禱。上帝一直派了很多小天使在我身邊,例如,每當爸媽在教會事奉時,總會有人前來陪伴我和弟弟,有的是我不認識的哥哥姐姐,有的是比我小的孩子,可見祂一直都很愛我。
我決定洗禮,就是想回應神對我的愛,同時見證祂,公告讓親友知道我相信祂,更以此立志,成為合神心意的基督徒。
洗禮當天,心情一直期待著,但當叫到我的名字時,就百感交雜起來,走進洗禮池時,完全與游泳的感覺不同,是一份「踏實、安全」的感覺。
洗禮前,已立志多在教會事奉;洗禮後,我更留意自己的言行,想做得更好,要合乎神的心意。
林偉平(父親)
大兒子洗禮了!他跟弟弟從小就在教會長大,每逢星期六日都在教會「遊走」,兩兄弟雖然很搗蛋,但卻很喜歡返教會。
做父母的,任何時候都會擔心子女的成長,不論是健康、學業、品格、前途、交友……。「留在教會總比在外面好,有信仰總比無信仰好」──這是一般父母的心態,十分正常吧!我由未認識神、返教會,到認定要學習跟隨主的腳蹤行,過程中,兒子們一直在身邊;但他們會否明白,又何時會明白當中的意義,我確實不能肯定。
老實說,父母在兒女眼中,其實沒有甚麼見證可言,孩子很多時需要被提點,若說多兩句沒甚麼反應,我的語氣便會漸漸加重,情緒就爆發。自知能力有限,現實環境又有很多制肘,我們夫婦可做的就是祈禱:祈求神讓他們在學校遇到好老師和同學、在教會遇到啟蒙導師和信仰上的同路人──看來都一一蒙垂聽了。
不知不覺間,他們已經長大了,從以往喜歡返教會玩耍,到現在學習服侍。不知何時開始,我們由只在飯桌及睡前一同祈禱,轉而一起討論信仰……他們自己與神建立關係了。我們所做的,就只是帶他們到上帝跟前,為他們禱告。
兒子洗禮,有很多朋友走來恭賀我。我想:不是應該恭喜他自己嗎?但想深一層,能看見兒子願意尋求上帝,懂得回應神的愛,作為父母的確實為他感到高興,引以為傲。願榮耀歸於我們的父上帝,祂是我的上帝,亦是我兒的上帝。阿們!
(作者二人為荃灣堂會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