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 勢不兩立
281 勢不兩立

281 勢不兩立

兩難之時

編 委

John Wyatt 是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的榮休名譽醫學教授,專業是初生嬰兒護理,特別精於複雜的治療程序。

(來源:johnwyatt.com)

他生於基督教家庭,但初入大學時十分懷疑基督教的可信性。後來逐步考證,最終確定基督信仰能經得起他的種種提問,於是降服委身,帶著強烈的使命,以其科學知識造福上帝所眷顧的人,更加入了斯托得(John Stott)牧師的團隊,以基督信仰回應時代挑戰。

他捨熱愛的物理學從醫,由兒科進而專注照顧脆弱的初生嬰兒,正是要反映神的屬性,因祂是眷顧弱勢群體的神(申十17-18)。Neonatology──初生兒科──至今未能解決嬰孩因腦損害導致長期殘障,Wyatt努力與跨專業團隊探究它的發生機制並尋找預防策略。行醫數十年,他經常面對嬰兒疾病、殘障、甚至死亡給家人帶來的傷痛。他盼望成為基督信仰和現代高科技護理程序之間的橋樑,而大前提是,要對人的本質和生死有清晰的理解。

John Wyatt 著作甚豐,包括(左起)《生死攸關──從基督信仰看人的困境》(2019再版)和《善終》(2018)。(來源:amazon.co.uk,書名為編者譯)

創世記告訴我們,人是從塵土而成。Wyatt 也指出,人和其他受造物無異,出自同一物質,但只有人才有神的形像──同時擁有物質和屬靈兩面。他強調這不代表人從單細胞胚胎到完全成長的過程中,有兩個不同的狀態或階段,而是同時存在。有指,人的「人位格」只有在神經系統長成後才形成,所以初生嬰兒不算是完全的「人」。Wyatt斷不認同。從生物學角度,胚胎固然「只是」一團細胞加遺傳信息,但卻同時是神在創造一個獨特和奇妙的人。「用生物學概念來判斷神在何時開始和一個獨立個體建立起盟約關係,我個人認為是錯誤的。」(But my own belief is that it is a mistake to use biology to determine the point at which God’s unique covenant with an individual commences.)

Wyatt將他的信念應用於專業範疇,不免觸及有爭議的領域,例如他不苟同製造胚胎作科研後棄掉。當人考慮在嬰兒身上進行醫療研究時,必須三思,嚴謹避免風險,並得到家長同意和理解過程方可。

每個來到他護理下的嬰兒,縱然插滿喉管、命若懸絲,他都珍愛尊重,因他的召命就是要保衛無助的弱小。但這並不等於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採取各種可能的治療程序,因Wyatt認為有些程序的壞影響等同虐兒。這時醫生的責任,是要判斷治療程序帶來的效益,若程序造成的身心傷害(包括對身邊的人)超過可能的療效,便要曉得放手。

醫生所受的訓練,每每視病人死亡是一種失敗。Wyatt多次陪伴家長經歷嬰兒逝世的傷痛,但當嬰兒的狀況已嚴重至無法扭轉時,他反而體會到死亡也是治癒的一種。對基督徒而言,死亡是通往新階段之門:將來在新天新地裡,「其中必沒有數日夭亡的嬰孩」(賽六十五20上)。

John Wyatt 近年集中審視人工智能帶來的倫理問題,已出版(左)《機械人看見你:人工智能與基督信仰》(2021,合著),並應邀主講專題「人工智能有人的形像嗎?」(來源:amazon.co.uk 、beatriceinstitute.org/john-wyatt-transcript,編者中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