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不滅
吳潔儀
《緣起香港:張愛玲的異鄉和世界》是一本文學作品 ──且慢!別聞「文學」二字而色變!它更像一本福爾摩斯的偵探小說,拆解一重一重的迷霧和疑團,務求挖掘真相。這裡指的「真相」,是作家張愛玲跟香港大學以至香港的淵源,並兩者如何影響她日後的作品。
作者黃心村是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教授,本身是成就卓越的中國現代文學學者。她在協助籌備香港大學紀念張愛玲誕生一百周年展覽期間,在港大的資料檔案庫中「考古」,挖掘出張學玲在港大就學期間的文獻,例如她的入學證、成績單、當年文學院的閱讀清單,以及當年流行而如今名不經傳的讀物,以考證張愛玲跟香港和港大表面上看來短暫的緣份,如何匯成她日後創作的源泉,鑄成起點。
前三章直接或間接跟港大有關,討論張愛玲在港大的生活和學習經驗,縷述她敬重的師長如何一而再地成為她日後作品中的原型。後五章則把時空擴展到校園以外,討論張愛玲跟香港當時這個英屬殖民地的緣份,如何牽繫她的一生,從而重構香港的文學地圖。
我本身並非張迷,卻仍然覺得《緣起香港》趣味盎然,既具有偵探小說的追看性,也旁通了張愛玲的香港經驗,如何塑造她的歷史觀和世界觀,成就了百年的張愛玲傳奇。黃心村雖為學者,文筆卻平實易讀、迷人且深情,輕而易舉地帶讀者穿越到張愛玲當年的時空,代入19歲少女張愛玲的角度,走過戰亂的香港,重現城市與作家不滅之緣。
撰此文時,我正值準備帶查經,兩者同時並行。黃心村在《緣起香港》裡治學的態度、抽絲剝繭地挖掘真相的精神,既令我汗顏,也鼓勵我預備查經時聚焦在細節上。本書小序中引用黃心村評張愛玲的一段話:「文本是源泉,是靈感,是索引,從文本出發,眼見為實之後再次回到文字中,就形成了自己的寫作立場和態度」(頁ix),放諸查經,不也皆準麼?神在細節間。

《緣起香港:張愛玲的異鄉和世界》
作者:黃心村
出版: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22
(作者為北角堂會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