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繩愛索
編輯室
在國際金融服務公司從事行政工作的蔡奮捷(John)因熱愛運動,曾於失業時轉職籃球隊教練半年;想不到這匆匆數月,是神在他信仰路上的多線伏筆之一。
會考只有兩分,但John並非不愛唸書,進入職場後一直進修,廿年間唸了:應用心理學、人事管理、籃球教練……雖然任職銀行金融業,但他對商科不感興趣,十年前更報讀了本地某大學的哲學碩士,「因為全港最平」,他笑說。
有一次,John與朋友聊起所讀的生死學,又談到信仰,得出的結論是:若批評欠缺認識基礎,便不公允。「那麼你為何不信(耶穌)?」朋友問。「這個世界哪裡還有『父債子還』的道理?」John不能同意「亞當犯罪,我皆罪人」,他亦因十字軍東征而討厭這舶來的宗教。這晚經朋友循循講解後,John感到「幾舒服」,還應對方邀請到筲箕灣堂聚會──朋友原是舊同事,比他年長,二人乃忘年之交!聚會一年多,得到栽培員的悉心指導,令John和太太及兒女更認識信仰之餘,亦更能投入教會生活;但他仍未決志,即使栽培員一再邀請。
因為一對兒女參加AWANA,John 受邀請當家長義工,協助暑期活動。他被編排示範一項小實驗作引子,然後稍作分享。「很緊張,擔心教錯!」於是他事前除了勤加練習,還自己祈禱:「天父,請祢幫幫我……」活動當日,他再次交託,禱告後就看到傳道人,他即時把握機會請教分享內容。傳道人在活動後作總結並發出呼召──John回應了,「和AWANA兒童一同決志」,後與太太雙雙於2019年復活節受浸。

教會生活令John看見大家的愛心,互相支持。感恩決志後,就連兒女也說他脾氣變好了──因為曾當教練、唸哲學,他自言從前既好勝,亦愛辯論,「其實不必這麼執著」。
近年獲選為執事的John,現正修讀建道神學院的文學碩士課程,基於個人感動與堂會需要,主修敬拜讚美;課程實踐性高,使他能學以致用,更明白事奉的態度、詩歌的意義、選詩與節期的配合等。現時處處事奉人手短缺,但每次他向神禱求,神都供應,包括昔日他帶領的球隊成員──球隊原是太古城某教會的青少年事工,昔日的少年人不僅已信主,且亦參與司琴等事奉崗位。「很奇妙,每次需要他們,他們都能出席參與。」大家又怎會想到,昔日在籃球場相遇,日後竟成為主內弟兄和敬拜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