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召的人
編輯室
參與教會植堂,需要甚麼條件或資歷呢?2010年,石蔭堂計劃在沙田沙角邨幼兒學校內植堂,當時受洗不過兩年的呂秀英姊妹(Polly)心中甚有感動參與,但怕自己只是一時衝動,加上內心有聲音跟她說:「你去植堂?論才幹和能力還未到你呢!」她只好放下。
結果,首批參加者只有10人。Polly不明白,為甚麼那麼多有才幹和能力的弟兄姊妹,沒有被上帝呼召參與呢?堂會於一年後再作招募,心中仍滿有感動的Polly,切切尋求神的心意並嘗試申請。傳道人約見她時,期望她可在新開植的宣蔭堂處理賬目和負責兒童主日學。原來她早已是合適人選!神透過其多年的會計工作,和兒童主日學的事奉經驗,預備她成為合適的開荒者。Polly自此一直在宣蔭堂服侍。

堂會設在幼兒學校內,平日弟兄姊妹不便進出,加上社區老化,肢體以長者居多,事奉人手長期短缺,發展受到局限。另一方面,因堂會與學校關係緊密,可接觸教職員、學生和家長。近年堂會牧者陳嘉恩傳道就透過校牧身分,教授幼兒聖經。此外,堂會亦透過暑期活動,如地壺球、手工班等,接觸學生的家庭。
談起校園,某個夏天,Polly和另一位堂委如常參加主日崇拜,二人打開門(當天牧者回石蔭堂講道),便聽到校內的警報鐘響起!大家一面聯絡幼校校長,一面檢查。感恩有肢體懂電工,原來是廚房漏電!由於維修需時,崇拜便在沒燈光、沒空調、沒音響下進行了!「感謝神!祂的道從不受任何環境所影響,同樣落在弟兄姊妹心田!」

Polly自2016年起擔任堂委,除負責教會財務,對福音工作亦十分熱心,藉「三福」向街坊佈道,領人歸主。聖誕節期間,在社區報佳音、作個人佈道。此外,她亦是社關成員,探訪水泉澳邨居民。其中有位失聰伯伯,社關隊只能以紙筆與他溝通。當隊員得悉伯伯懂彈奏古琴,便邀請他彈奏一曲。伯伯雖行動緩慢,接到邀請卻即時行動;彈畢一曲,見隊員豎指稱讚,便一首接一首地彈下去,直至大家依依不捨地道別。「能將基督的愛帶給伯伯,讓他綻放笑面,感到無限的滿足和喜樂!」
熱心分享信仰,因為先經歷神的愛。十多年前,Polly在基督徒朋友介紹下,陪同跌傷的母親接受中醫治療。中醫不斷向她們傳福音,二人隨後亦跟他參加石蔭堂聚會,繼而信主受洗。

生命中種種看似偶然的事情,在基督裡,都是彼此協調互助,叫被神呼召的人得到建立,就如Polly所愛的經文:「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効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羅八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