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不清、忘不掉、不饒恕
麥耀安
網絡世界時常給基督信仰提出新的困難。
復活節快到了,我們相信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代替我們死,使我們的罪被洗清和得到寬恕;那麼,神有沒有保留我們一生的犯罪記錄?因為網絡上的記錄永不磨滅,而啟示錄記載神用作審判的案卷,(啟二十12)沒有說明審判完後會否銷毀。

網絡世界永遠保留案底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十幾年前曾經提醒年輕人,不要在社交網站上透露太多個人資料,因為這些資料在將來可能變成你的惡夢。(註1)那些會讓你發惡夢的「個人資料」不會是甚麼好事,而是需要別人忘記或寬恕的黑材料。
不幸地,佔據我們日常生活比例愈來愈多的網絡世界,卻不會忘記我們做過的任何一件蠢事和錯事,也因此讓寬恕變得極為困難。若你傷害了人,那人每天都告訴你怎麼傷害了他,恐怕連你自己都不能寬恕自己。
奧巴馬上述對年輕人的忠告,是基於他對美國情報搜集有第一手的認知。美國國家安全局前情報員斯諾登,十年前在香港揭發美國政府透過科技公司微軟、谷歌、惠普、蘋果、英特爾和高通等,在全球非法搜集所有用戶的一切資料。斯諾登在數年前出版的一本書上說,(註2)2012年國家安全局宣布在猶他州建設一個新的數據儲存中心,面積達十萬平方呎,裝滿電腦伺服器。斯諾登說這種規模的數據儲存中心,可以儲存網絡世界上發生的每一件事,每一個數據,而且是永遠保存。所以他的著作名為《永久記錄》(Permanent Record,中文書名為筆者翻譯),表示現代人在網絡上的一舉一動,包括電話通話、每一筆信用卡或支付卡交易、曾在那裡提款等,都會被存記下來。奧巴馬的總統任期由2009至2017年,有關計劃是在他任內進行的,他勸告年輕人要在社交媒體上謹言慎行,實在是語重心長。
不會忘記,也不會饒恕
國家情報系統當然不會針對一般人,但自己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言論和相片,對某些問題和事件的回應,在人手一部手機、無處不在的監察鏡頭及行車記錄儀(車cam)的時代下,普通人的錯事惡行無所遁形。沒有人一生不犯錯,只要一個人的錯事壞事經過社交媒體傳播,便都存有記錄,即使經過很多年,當事人已轉變,甚至悔改,但只要有需要,就可以拿出來再用,當事人似乎永遠無法洗底。
英國政治評論家梅利(Douglas Murray)在其著作《群眾的瘋狂》中指出,饒恕其中一個條件是忘記,但由於網絡不會忘記,便做成饒恕的困難。(註3)他舉了幾個歐美的例子,說明一些政壇和體壇的名人因為年輕時的莽撞,導致十多二十年後為此付上代價。比方獲得某個任命後,在網上被揭發年輕時不符合現今「政治正確」的言行,被迫放棄任職;甚至有賽車手因為父親的言行,被剝奪商業贊助。由於有網絡記憶,導致他們被特別針對。我們對作者引述的西方例子並不熟悉,但因維修電腦而泄露性愛影片的香港明星呢?沒有網絡存儲,也許事情會隨著時間變淡,然而只要影像還在,隨時都會有人再擺弄一番(這例子也可說是在繼續消費他們)。
用今天的價值批判昨天的價值
今天很多人也許不會針對LGBTQ群體公開發表「歧視」言論,因為在仍然受西方文化主導的社會價值體系裡,輿情對這類言論不懷好感。不過在二三十年前呢?在現今「政治正確」的價值觀尚未為主導輿論的媒體所普遍接受前,很多人都毫無忌憚地表達心中所想。記得年輕時看港產電影,特別是喜劇,不少都安排了一些情節,跟男同性戀者開玩笑,這在今天是不會發生的,三十年前卻不是一回事,也許還對票房有幫助。
今天用二十年前的網上言行來「惡搞」一個人,其實是在用今日的價值觀審判二十年前的價值觀。這樣做是否合理暫且不說,不過我們今天無論持守甚麼價值觀,只要留下記錄,都可能在將來遭受清算。
也許每一代人都會認為他們是人類最文明進步的世代,可以隨意對前世代的一切,特別是精神文明予以撻伐。換言之,人類對自己的評價,是我們一直向前進,一直站在文明的頂尖,於是有權利對以前落後的文明予以批判。在科學發展方面也許如是,但在人文發展方面,聖經說人類一直在敗壞下去,等候得贖的日子來到。(羅八18-25)可見科學是在一代又一代的知識基礎上建立起來,人類的敗壞卻是一代接一代的腐朽下去。各國安全部門的超級龐大伺服器和廣大群眾的電腦電話記憶體,所永久保存的只是人類的墮落過程;「永久記錄」更使饒恕變得極為困難。
得救是永遠的更新,不再算舊帳
聖經說我們得救「並不是因我們自己所行的義,乃是照祂的憐憫,藉著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多三5)聖經在很多處都指出,救恩是靈裡的更新,要叫我們做新造的人。在啟示錄中,神說祂將一切都更新了。(啟廿一5)「更新」,是把電腦、電話回歸出廠設定,免除一切病毒侵害。重新開始,就是舊的都過去了,舊帳也當然不會再算。饒恕,就是不再算舊帳,不再記起。「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要與以色列家和猶太家另立新約……我要赦免他們的罪孽,不再記得他們的罪惡。』」(耶三十一31、34,《和修本》)學習神的饒恕,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人和事不要記得太清,不要算得太盡,說到底我們也是被饒恕的人,而不是審判官。
(作者為本刊編委,本會退休牧師)
註1:“Obama warns teens of perils of Facebook,” Reuters. September 9, 2009.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obama-facebook-idUKTRE58762P20090908.
註2:Edward Snowden.Permanent Record, 1st ed. (NY: Metropolitan Books 2019), pp. 246-7.
註3:Douglas Murray.The Madness of Crowds: Gender, Race and Identity (London: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19), p176.中文書名為筆者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