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 勢不兩立
277 勢不兩立

277 勢不兩立

科學和宗教,勢不兩立!?

周家樂

我們大多聽過「進化論」、「宇宙大爆炸」等名詞,儘管或許對這些觀念只是一知半解。不少信徒可能有些迷惘:聖經不是說神用泥土創造亞當嗎?怎可能從猴子進化?我們要相信科學,還是回到信仰?科學家豈非難以信主?

左:霍金(Stephen Hawking)在1988年出版的《時間簡史》,成為多個國家的暢銷書。右:美國《時代雜誌》在2005年8月15日刊登的封面故事。

有人會將科學和宗教置於對立面,為引人注目,甚至刻意強調科學和宗教之間的矛盾。討論往往從十六世紀開始,指哥白尼和後來的伽利略提出太陽為宇宙的中心論,遭教廷反對。至十九世紀中,達爾文在《物種起源》提出了進化論,引發延續百多年的爭論。近年的爭論仍然來自兩個極端。無神論的代表人物牛津大學教授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極力推舉進化論,並視所有宗教(特別是基督教)為不理性。另一方面,美國有信徒以智慧設計運動(Intelligent Design Movement)作為科學理論,抗衡進化論所表達的唯物主義世界觀和無神論思想。也有極端保守的年輕地球創造論者(Young Earth Creationists),強調字面解釋聖經。但同時又有人運用神經科學的發展,質疑宗教經驗的來源和真實性。進化論、創造論、和神經科學成了三個討論科學和宗教互動的熱門課題。

1925年在美國的「Scopes “Monkey” Trial」,是基要主義者和進化論支持者的主要衝突。

爭辯給人的印象是:接受某種科學理論,就是和某種信仰立場掛鉤,例如接受進化論便一定是無神論者。但事實是否這樣?很多人忽略了:在十八世紀之前,科學研究都是在教會轄下機構進行幾乎所有著名科學家(如牛頓)都是虔誠的信徒!即或達爾文的學說,初推出時也獲保守的神學家接納;而達爾文的墓碑,安放在倫敦西敏寺教堂,離牛頓的墓碑不遠。

伽利略和比薩斜塔(傳聞中的故事)
科學和宗教能相容嗎?

問題:水煲中的水滾了,是甚麼原因?

答案一:熱能轉移到水的分子,不斷移動,直到變成水蒸氣。

答案二:我想喝一杯熱茶,所以把電源接上了。

有些人認為只可二選其一,而且只接納科學的解釋,所以第二個答案並不合適。你的回答會否是答案三:「兩個答案都可以接受,看情況而定」?或者答案四……

最近在英國有研究顯示,雖然較多人認為科學和宗教並不相容,但非信徒也不認同上述三個熱門課題,會使他們難以接受宗教信仰(註1。多位來自不同範疇的著名現代科學家,在True Scientists, True Faith(註2 一書中, 就親自剖白他們的經歷,道出科學對其信仰的正面影響,和信仰如何令他們的科學研究更紥實。可見討論科學和宗教,應與時並進,內容不是只有進化和創造,答案也不是只有相信科學,還是回到信仰。

在往後數期的《 宣訊 》,我們會介紹五位科學家,相信能幫助我們對現時科學與宗教的關係有比較確切的掌握,既鞏固信心,也善加運用,與人談道,或甚至進而探究某些科學範疇,認識上帝創造的奧秘。

註 1Nick Spencer and Hannah Waite, “‘Science and Religion’: Moving away from the Shallow End,” Theos, 2022.

https://www.theosthinktank.co.uk/cmsfiles/Science-and-Religion-Moving-away-from-the-shallow-end_REPORT.pdf

註 2R.J. Berry ed., True Scientists, True Faith, Oxford, UK: Monarch Books, 2014.

(作者為本刊編委,北角堂會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