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 專題
277 專題

277 專題

 

「逆」有計劃

編輯室

每年,幾本國際權威字典以及好些國家和地區,都會選出年度代表字,為當地甚至全球作個總結。回顧堂會這兩年的情況,若選出一個字來歸納大家的經歷,大概「停」能順利入選十大:暫停開放、暫停實體聚會、暫停訪宣……停,已被接納為新常態。香港的防疫政策在新一年已放寬,但昔日的經驗可能令人更謹慎,因為曾經有的計劃都被迫取消了,加上不少專家預測2023年經濟環境進一步惡化,發展式的計劃可能令人懷疑為假大空的前奏(罪大惡極!),還談甚麼計劃呢?

把把脈

其實不計劃,亦是對應環境所作的部署和決定,也是一種計劃。客觀處境相近,但如何作診斷,就生出不一樣的行動。受移民潮影響,不少堂會人數下滑,以受訪的愛民堂為例,成人崇拜由180人減至160人,青少年只餘下兩三個,屬重災區。加上疫後不少長者身體狀況下降,不能如從前般活躍,事奉人手更見緊絀。在這情況下,可思考減少崇拜堂數、加強內部關懷……而愛民堂的處方是:外展工作最為首要!於是,每周六進行三個外展項目:搏擊自衛術班、功輔班和中學生小組,以吸納年輕新一代。前者與基督教機構合作,對方負責招生報名,堂會則聘請教練,並帶領學員作小組分享。堂主任高景雄牧師相信,把人聚集起來,就有發展機會。

另一受訪的茘灣堂,正實行第二個五年計劃(2021-2025),能夠按著軌跡前行,與數年前為堂會作「身體檢查」有密切關係。堂主任容彩虹牧師直言,2015年到任時接收到肢體不同的期望。她按其觀察所得,並邀請外間機構進行評估,整合出堂會的強與弱,繼而與同工和執事們一起建構發展藍圖。前期重點是培育肢體的聖經基礎,裝備更多事奉人員;牧者則多看書,勤參與區聯會課程,並在神話語進深追求。現行的計劃,多少受到三年前的政情啟發,需更多與青年人溝通,於是將焦點放在牧養新一代,特別銳意培育大專生的靈命,使其能勝過職場上的挑戰。

內需與外展

從兩所受訪堂會的經驗可見,內需若能與社區配合互補,就能發揮更大的果效。何文田區內貧富懸殊,豪宅拔地而起,附近是有五十年歷史的公共屋邨。置身邨內的愛民堂,為小學生提供功輔班,表達對基層家庭的關懷。當導師的肢體不僅引導孩子完成功課,更會與他們一起玩遊戲,達至陪伴與建立身心。堂會內部需要新一代,社區的新一代需要關懷,內需與外展配合,相得益彰。

茘灣堂也同樣推行內外兼具的事工,藉開放日、彩燈會和攝影活動,邀請坊眾前來參加;亦進入社區派發防疫包、月餅等適切/應節物資。而從堂會步行約十分鐘,是近年常鬧新聞的九華徑村,新村建於1949年,舊村可追溯至1669年(康熙八年)!村內有三級歷史建築,亦有不少寮屋,村民落戶在此,各有原因。堂會牧者帶領青少年作外展福音工作前,先請他們研究區內特色,青少年落手落腳訪查下,對九華徑村生出感情,十多人自發每月前往探訪村民。中學生去,成年會眾也受其熱誠感染,大伙兒三四十人浩浩蕩蕩出隊佈道。

逆流而上

茘灣堂積極外展,與擴堂工作不無關係。雖然構思擴堂不下十載,但誰想到在近年滿布陰霾的歲月,神卻賜下逆巿擴展的機會。堂會連同合作伙伴宣美語言及聽覺訓練中心,合力購入樓下單位,一起擴充現時共用的空間。新增地方可紓緩周六日人多時的壓力,為兒童和青少年設專屬區,但周間如何善用呢?「共享空間」的意念凝聚了全體會眾的意願,由贊成、反對、觀望等意見,邁向一致,且生出好多計劃,期望能接待街坊,並讓婦女、職青、家長等不同組群到來聚首。地方開放是其次,重要的是信仰群體的心懷開放,能接納並帶領未信者前來;同理,事工吸引度屬其次,重要的是內容能進入人心,領人認識基督。

上文提到愛民堂的中學生小組,源自街頭問卷工作。大家甘冒染疫風險和忍受被拒滋味,是因為深信「愈是退縮,事工愈下降;愈進取,愈有改善」。藉問卷取得中學生的社交通訊資料,加以聯繫,除了為團契帶來新血,還為堂會所設的自修中心新增大量會員,由原初的七八十人,升至二百多人;考試季節每月更達四百多人次使用服務。雖然隨著出生率下降,公屋戶可用空間相對比從前較大,但家庭問題並沒有隨之減少,自修中心仍能服侍這世代的年青人,稍稍遠離煩心家事和引誘,專心溫習。

小結

「耶和華使列國的籌算歸於無有,使萬民的計謀全無功效。耶和華的籌算永遠立定,祂心中的計劃萬代長存。」(詩三十三10-11《和修本》)社會狀況確實影響了不少人的籌算,但行在神救恩計劃中的信仰群體,若能認識自身狀況,對社區有負擔,懷有異象,即使在逆境中,仍有可行的計劃,讓肢體的生命得以成長和轉化,使教會作社區的燈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