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 彩雲集
276 彩雲集

276 彩雲集

沉實中的衝勁

編輯室

「整個團契一起到大窩口植堂啦!」葉建忠和團友沒有想太多,便聽從牧者帶動,當起植堂先鋒,由葵涌堂到荃灣開植德荃堂。時光荏苒,轉眼三十年。當年的熱血團友,現在是德荃堂的執事會副主席,但原來他起初對基督信仰不無反感。

自言家境不太富裕,建忠唸中學時,為了可免費補習,便和朋友參加葵涌堂在社區舉辦的暑期補習班。「申請時需要進行筆試,朋友成績較好,反而未獲錄取。」建忠並不知情,只知機會難得,而且初次接觸基督信仰,叫他充滿好奇。不過,對「不信耶穌便下地獄」就非常反感!他沒有因此離開,沉著氣繼續認識,內心亦起了變化。「尤其是當我發現,人並不能掌控一切,惟有神方可以帶領人,並立足在紛亂的世界中。」於是,他就在佈道會中決志,把生命的主權交給神。

建忠大學畢業後成為社工。初出茅廬,工作壓力大,亦不容易取得假期,卻突然遇上有中學開放,讓教會跟中學生一起宿營。牧者直接問:「有誰可請假參與?」熱血的植堂先鋒一回到工作崗位,即向老闆提出要下星期放大假。(從前取大假,至少需一個月前通知。)神蹟地,各人的老闆竟二話不說便批出假期!堂會的青少年工作亦自此開展。對接觸青少年有較多方法的建忠,順理成章擔任團契導師。

建忠(左)與太太巧兒和一對寶貝兒,疫情前攝於日本。(受訪者提供)

隨著青少年成長,建忠由前線牧養進入新階段,成為執事,要學習的功課亦隨之轉變,包括會友紀律。曾有肢體經常向弟兄姊妹借貸又未能償還,執事會需啟動紀律程序。過程中,發現對方甚至曾向其他堂會的信徒借貸,而且數目不菲!建忠作為紀律小組成員,花了很長時間作輔導挽回,協助債務重組,又指引如何節儉生活等等,對方亦願悔改。可惜好景不常,欠債者總是反反覆覆,最後更離開了堂會。

這肢體表面上教會生活理想,又樂於助人,但原來已離棄信仰,被金錢俘虜。在社工界多年,閱人無數,此事還是令建忠感到沉重。他深刻反思到,人的心會變,惟有神不變;若把信仰建

立在人身上,可能會十分失望。

多少時候「用盡力為畫牆\寫不出心中意」(註),全賴以弗所書四章15-16節,成為建忠最大的鼓勵,「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惟有愛、誠實、長進、連於基督,才能叫教會增長,人得建立,持久事奉而不氣餒。

也許就是對人性的理解、對信仰的融會,叫束著一頭及肩白髮的建忠,流露著一份沉實和堅定。

建忠(右)代表德荃堂出席分堂的堂慶聚會。(受訪者提供)

註:《白牆》(曾路得曲,盧國沾詞),是建忠喜愛的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