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宣教心
編輯室
安泰邨坐落觀塘山上,可俯瞰整個九龍東,前身是安達臣石礦場,靠近西貢。不論從藍田、九龍灣或彩虹轉乘巴士小巴前往,都需爬行一段蜿蜒山路,地理上有點隔涉,令人卻步。安泰堂堂委吳力楓弟兄(Eddy)雖家住柴灣,卻不以為然。「宣教士到其他國家服侍,不是更遠嗎?宣教士比我們辛苦百倍、千倍;植堂比起宣教,輕鬆多了!」

Eddy和太太Sara於3年前,回應康怡堂的呼籲,和十多位肢體前來開荒;從前沒有參與開植真道堂,決定這次帶著宣教心志同往。他相信:植堂是父神讓未能成為宣教士的信徒,在本地實踐使命的良機。羅馬書十章13-15節亦時常激勵他:「因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然而,人未曾信祂,怎能求祂呢?……」既然「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Eddy就不介意往返堂會那兩小時車程,因為「服侍,不分路程」。

走進安泰邨,他看見優美的環境和八千多戶、二萬多人口。居民主要是來自國內和南亞的新香港人,很多小孩在街上跑,沒成人陪伴。接觸之下,了解到不少家庭頗複雜:有中年夫婦離婚後仍同住一室;有過度活躍的小孩隨祖父母前來聚會,其父母則早已失聯;堂會相繼有肢體患癌病。捉襟見肘的事奉人手,就以限制活動名額作配合。Eddy對被拒諸門外的報名者,難免感到歉疚。

事奉人手緊張,大部分崗位都是“one man band”一人承擔,Eddy自己亦身兼多職。從事資訊科技(IT)的他,「自然地」受派管理電腦運作,但其實性質大有不同。「我是專責網絡技術傳播technical communication的,舉例說,為甚麼你可看到聯交所的資訊?那就是我的工作了。」他需要遷就客戶而調動工時,但正因如此,忙碌後他可利用補假,在周間回到堂會處理電腦影音等問題,又或是接見申請加入基督少年軍的家庭。
Eddy熱愛戶外活動,年輕時,曾專程到菲律賓,花大半個月,學習航海和水上活動知識。近年他則和幾位肢體用上兩年,受訓成為基督少年軍導師──課程因疫情斷續進行,比原訂長了一倍,主辦方亦慨歎:前所未有!Eddy和同行肢體為了服侍街坊,堅持學習,感恩分隊成立禮已於上月順利舉行了。堂會盼望以制服團隊為媒介,建立街坊。「我和其他導師的心志是,希望可再委身十年,服侍他們。」

堂會自2019年開植,受疫情影響發展,但在天父賜福下,很多小朋友、長者願意前來。當開荒者看到街坊參加信仰班、受洗、成長,看到小朋友在暑期聖經班決志信主,祈禱後開聲說「阿們」,就抵消了一切疲累,滿得鼓勵。「他們是堂會的下一代、是我們的弟兄姊妹!」即或有街坊只視教會為託兒中心,放下兒孫便去飲茶,事奉者亦不減快樂──能獲得別人信任,何等可貴!

(相片除特別註明外,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