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叫我們遇見試探
西萊雅
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祢的名為聖……
小孩子若自幼在教會成長,或是就讀教會學校,都能朗朗背誦〈主禱文〉,但能背誦與明白理解之間,相隔難以量度的距離。如何把禱文內容講解清楚,往往令不少家長和導師感到為難。由Patricia A Pingry 創作,Elaine Garvin繪畫的 The Story of the Lord’s Prayer (《主禱文故事》,下稱《故事》),就以生活化的場境,將禱文活潑地呈現出來。
《故事》以小朋友一天的生活為主軸,用跨頁繪本的形式,記錄他早上起床至晚上預備入睡的片段。頁側是主禱文,只有一小句,其下配以簡單解釋,適合家長或導師為小學以下的小孩子伴讀。


「我在地上有父親,而祢,神,是我天上的父親。」小朋友由穿著西裝的父親牽著小手上學去,向屋前的母親揮手,不僅表達《故事》中父親上班,媽媽負責打點家務,更呈現每人(包括小朋友)都有他的角色和崗位,由此幫助讀者聯想神的工作。
小朋友到達學校,一邊與爸爸說再見,一面由老師迎接,配戴上名牌;書包架上,有各個小朋友的名字,而旁邊的小註解,作者就繼續以第一人稱向天父說:「神啊,我會尊重祢的名字。」同學之間起花名、互相取笑,可說十分常見,而被嘲笑者,當然會感到難受。作著藉此巧妙地表達甚麼是「尊祢的名」,更可引發小朋友的同理心呢!如是者,作者將禱文融入小朋友的課堂和日常生活,將生活和禱文連結。
雖說本書適合小學以下的讀者,但繪本的圖畫和扼要的文字,成年讀者也能從中擴闊對主禱文的理解。

《 The Story of the Lord’s Prayer 》
作者:Patricia A. Pingry
繪圖:Elaine Garvin
出版:WorthyKids,2000年1月
(作者為本會會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