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邪若正?
正言
韋家輝及劉青雲這對黃金組合的新作《神探大戰》,為近期沈悶的港產片,帶來一點生氣。電影講述香港發生連環兇殺案,死者都是以往轟動兇案中,逍遙法外的嫌疑人士。行兇者自封為「神探」,在犯案後會留下一個警方舊案件編號,預告下一個受害者是誰。因精神病退役的前警隊皇牌「神探」李俊(劉青雲飾),為了證明自己不是瘋子,而是「神探」,「私自」加入警方組成的神探隊伍之中,引發「神探」大戰……(以下分析有劇透成分)

戲中自稱「神探」的兇手,以私刑執法,被視為挑戰警察;他們卻自視為替天行道,因為法律未能幫助他們沈冤得雪。連場故事的光影背後,不斷向觀眾問:「何為善?何為惡?」
最明顯的是,李俊反覆以德文背誦哲學家尼采《善惡的彼岸》中的名句:「與怪物戰鬥的人,要小心自己不要成為怪物。」怪物在電影中成了邪惡的隱喻。李俊曾在值勤時,親眼見到怪物出現,他因拔槍追擊而被勒令停職,且被人視為瘋子。電影想說明的是,怪物可以透過私刑呈現,也可以化作光明的天使(如電影中某些角色)。世界因此而變得黑白不分,正邪難辨。究竟何為善?何為惡?倘若為了行善而懲奸除惡,達至除暴安良的結果,那麼,殺盡天下惡人,歹人血流成河,那是大善若惡?或是大惡若善?
在善惡難分的世代,電影給我們兩點方向。第一,當李俊連番被大反派所害,他手上卻正好抱著對方的初生嬰兒。大反派向李俊提出:「你可以殺死我的骨肉作為報復!」李俊痛哭,為難於是否向無辜嬰孩下毒手。這個情節與著名電影《七宗罪》(Seven)的結尾類似,向觀眾提出,人仍然有自由意志決定行善或行惡。第二,在電影結局時,李俊向同袍演講,說自己不是「神」、只是「探」、只是人,查案需要謙卑。電影帶出重要的信息,就是在大邪若正,大善若惡的年代,我們要擺脫自義,以謙卑的態度,真誠自問:「何為善惡?何為絕對的善?何為絕對的惡?」
若能持守電影帶出的兩點堅持:拒絕成為怪物;謙卑,不自封為神,便仿如得著苦海明燈,在大邪若正,大善若惡的混亂世代中,不致迷失了。
(作者為本會會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