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書畫人生
270 書畫人生

270 書畫人生

完 美

西萊雅

很多人都渴望追求完美,甚至是完美主義者,對所有事情都不容有失。家長可能也懷抱目標,要培養出文武全才的完美小孩。法國作家米歇爾.艾可菲(Michaël Escoffier)明白大家的心情,以其作品《完美小孩》引發讀者共鳴,並帶來一些啟迪。

書中記述杜先生和杜太太到包羅萬有、大如城堡的「孩子王超市」購物。店內除售賣生活用品外,更為不同需求的爸媽,準備了各種類型的小孩:特價雙胞胎、音樂天才、數學天才。杜先生和太太及時買入一個幾乎售罄,聰明有禮的「完美小孩」:小布。

回家路上,杜太太要給小布買棉花糖慶祝,這孩子回答說:「謝謝您!但為了牙齒健康,我還是不吃比較好。」杜太太心想:實在太好、太完美了。

小布在家恰如其分:不論吃飯或是玩玩具,都是安安靜靜,注重整潔,不用父母嘮叨半句;提出的要求被拒絕,也不會哭鬧;看到雪櫃空空,更反過來安慰媽媽:「我明天給您買雪糕」。讀者看到這裡,都幻想著,雖然是天方夜譚,但要是能不花半點精神,就有個完美小孩,多好!

直至有一天,小布下課回家竟發脾氣!杜夫婦一怒之下,冒著大雨帶小布回到超巿:退貨!(甚麼事情竟能觸動完美小孩的神經?杜夫婦能否成功退貨?留待大家自行發掘。)

的確,即使能買到心目中的完美小孩,一家人就能幸福快樂地生活下去嗎?作者和繪畫家,合力在書中呈現多個細節,讓讀者發出會心微笑和反思,如:爸爸為孩子說故事,自己卻先入睡了;父母吃零食,弄得一地餅乾屑……在父母期望孩子完美的同時,自己是否完美,樹立了良好榜樣?當一方「犯錯」,另一方是否沒有任何責任?

父母期望子女完美,上司也期望下屬完美……,在各種關係中,我們都傾向要求對方「完美」,達到自己心中的標準,但反過來可以嗎?正如主耶穌的詰問:「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你不見自己眼中有樑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路六41-42上),也可應用在不同的關係中。

給成年人看的繪本,讓你沒有防備下,得以突破盲點。

「書畫人生」推介
《完美小孩》(Un enfant parfait

作者:米歇爾.艾可菲(Michaël Escoffier)
畫作者:馬修.莫德(Matthieu Maudet)
譯者:賴羽青
出版社及年份:格林文化,2016

(作者為本會會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