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愛植群宣基人
採訪:陳綺嫻
「疫情下都可以開新的聚會點?」2020年初至今,新冠肺炎疫情反覆兩年多,堂會聚會被迫時停時開;加上移民潮影響,不少堂會聚會人數均下滑,位於將軍澳尚德邨宣基小學內的宣基堂卻保持平穩,實體聚會恢復後,人數和奉獻均回復過去水平。據堂主任祝宗麟牧師表示,因期間以「一堂多點」方式,繼續發展區內日出康城事工,亦開拓了東九龍的彩雲聚會點,新朋友填補了因疫情和移民流失的人數。
從零開始
祝牧師在成為該堂教牧同工前,本身已是「宣基人」,他參與植堂的經歷,正好展現宣基群體充滿愛和佈道熱誠的DNA。他於1994年自加拿大回流,在北角堂(宣基母堂)聚會,1998年和百位信徒參與植堂計劃,從此落戶。「當時將軍澳正大量興建新屋邨和學校,到處沙塵滾滾。」新社區發展潛力無限,弟兄姊妹傾力派單張、搞社區嘉年華;又辦小學升中適應計劃,把握每個傳福音機會。
但萬事起頭難,首次升中暑期營會,報名人數吃了個「零光蛋」。營地既已預約,他們十多位事奉人員,依舊入營。「大家沒有彼此埋怨,反而積極思考如何改善。」檢討發現事事需親力親為,如宣傳不可假手於人。此後,導師關顧青少年貼身又貼心,持續的電話聯繫、「飯聚」、開組,不但少年人數倍增,各牧區同樣興旺,十年後(2009年)堂會便自立。即使近年疫情反覆,少年結他班、甜品烘焙班、男士煮食組……亦無間斷,只是換了視像形式,大家仍樂於在網上相聚。

疫潮拓點
談到彩雲聚會點,更是神在疫情下賜給宣基家的好機緣。2021年初,堂會同工得知一所基督教機構遷進東九龍的新總部兩年左右,希望與教會合作服侍街坊。經執事會商討接受對方邀請,並舉行全體異象分享、行區祈禱,組成核心佈道團,於年底堂慶當天,在彩雲二邨開始了第一次崇拜,已有過百人出席。近月疫情緩和,恢復實體聚會,大部分長者、成人、婦女、家長及小朋友,都興高采烈地回來。

日出康城是將軍澳最新發展的住宅區域,十多期工程將於未來三數年完成。區內暫未有合適的學校或社區中心可供租借,就有肢體以屋苑住客身分,每周租用會所, 讓堂會於2019年開展了Joyful Sunday「康城佈道團契」事工。近年因應疫情,嘗試轉用家庭和會所崇拜模式,邀請多個家庭開放地方,並租用屋苑會所,讓小組先聚集透過視像一起崇拜,之後再各自實體開組。

植點植群
一堂多點的好處是各點可以共用資源,有助聚焦牧養,以群體為核心,植點、植群;「讓愛走動」(2020年堂會主題)在信徒之間,也在未信的人當中。明年將是宣基立堂25周年,堂會除維持大團小組的發展,近年也設立「燃亮生命」傷健牧區,服侍傷健人士;也設立特殊需要(SEN)兒童及其家長團契,繼續多方嘗試,以愛和熱誠,開拓宣基佈道新里程。
(採訪者為區聯會助理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