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 讀經拾穗
268 讀經拾穗

268 讀經拾穗

定時與機會

高銘謙

「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智慧的未必得糧食;明哲的未必得資財;靈巧的未必得喜悅。所臨到眾人的,是在乎當時的機會。原來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定期。魚被惡網圈住,鳥被網羅捉住,禍患忽然臨到的時候,世人陷在其中,也是如此。」(傳九11-12

傳道者一開始便從日光之下的角度,以五個類別來說明:一些具備能力的人,未必一定能獲取成就。他們分別是:快跑的、力戰的、智慧的、明哲的及靈巧的。而就原文看來,卻應作「比賽不是倚賴快,戰爭不是倚賴勇士,食物不是倚賴智慧,財富不是倚賴判斷,蒙喜悅不是倚賴知識」;簡言之,人生的成敗得失,並不倚賴能力與智慧。經文所述五項,包括「比賽」、「戰爭」、「食物」、「財富」及「蒙喜悅」,從古到今,都是藉著比較與爭奪才能取勝或得到。人們為要在這五方面爭取更多,令自己更有成就;因此,這些技能與才智,又成為爭奪資源的工具。我們一般認為,擁有這些技能與才智的人,才是競爭的贏家,但傳道者卻指出一切成敗得失,並非取決於這些技能與才智,而是取決於「當時的機會」(《和合本》)。

「當時的機會」原文的意思是「定時與機會」(time and chance)。原來人生的成敗得失,並不取決於自身的能力與才智,而在於「定時」與「機會」。這些都不是人類可以控制的元素,在乎神為某人所定的分。

「定時」含有限期的意思,有開始、有終結,傳道書第三章清楚表達這個定義。一個人的成敗得失有「定時」,代表著不受某人的掌控,成就在特定的時間臨到他,也在特定的時間離開他;人類永遠不清楚這個特定的時間何時來臨。另外,經文提到「機會」,這字來自碰面(meet)的字根,情況就好像一個人為何會碰到另一個人,成為朋友,甚至成為夫婦,都不是他能掌握的,完完全全在乎「機會」。這字也可以解作「際遇」,代表個人的成敗得失,並不能夠單靠自身努力便可得到,而是要看人生的際遇,以及別人所給予的機會。

由此可見,我們不能藉著自身的計劃與預備,控制未來的成敗得失,只能謙卑信靠神所定的定時與機會。經文第12節以兩個比喻,說明人類對未來的不確定,第一個是魚被惡網圈住,第二個是鳥被網羅捉住,兩者都是當時的人用來捕捉獵物的工具,而魚與鳥在不知道的情況下,以為得著食物之時,誰不知禍害便臨到身上。若果我們用這比喻來說明人生的成敗得失,便明白傳道者的信息,就是人類無法控制未來,我們只能在「定時」及「機會」中看成敗得失。若有所失,這並不是自己技不如人,所以不用介懷;若有所得,要明白這成就並不是自己的能力,而是神所給予的機會與定時。

(作者為建道神學院滕近輝教席副教授、聖經研究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