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思感恩
李蓉順
感恩,是生活態度,也是信徒恆常的屬靈操練。在保羅的書信中,多次提到感恩的重要性。他勉勵帖撒羅尼迦信徒「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帖前五16-18上),而「凡事」是指生活中一切經歷,包括順境或逆境,「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五18下)。保羅的說話想必令讀者驚訝,因為當時的帖撒羅尼迦教會,正為信仰的堅持而受到逼迫,保羅卻鼓勵信徒,要在基督裡以喜樂的心、懇切禱告和事事謝恩來面對。
應用在今日的生活,要「凡事」謝恩,談何容易? 順利時開口說感恩,是最為自然的事,非信徒也是如此。但遇著不順、艱難甚至挫折時,仍能開口說感謝神,或者透過約瑟的故事,可幫助我們領悟到:困難只是信心歷煉的旅程,被親人出賣、被主母誣告身陷囹圄和被幫助過的人遺忘,這一切都是出於神,是神拯救的美意──為要讓整個家族,在數十年後的大飢荒中得以保存(創45章)。

四百多年前,第一代移居美國的清教徒,經歷各種艱辛而迎來豐收,感念上主厚恩,獻上當地初熟土產作為感恩祭,並將所得與人分享,是感恩節的起源。流傳至今,可惜的是只剩下吃火雞和其他慶祝活動,「感念上主厚恩」這核心部分卻被人忽略,甚至否定。我事奉的堂會,在去年11月的第三主日,也舉行了感恩節崇拜。按教會年曆(Church Year),這是全年最後一個主日,亦是傳統所定的「基督君王」(Christ The King)主日。我們在崇拜中,燃點「基督君王」蠟燭,代表主基督在教會的王權與治權;我們更鼓勵弟兄姊妹預備一份禮物,可以是小額的食物券、米或麵等乾糧,在崇拜中帶到壇前獻上,作為感恩祭,感謝上主一年的供應。這些禮物將透過伙伴機構,轉送基層家庭。
教會藉著舉行感恩節崇拜勉勵信徒,不是只在生活平順時才感謝神,面對逆境,我們更應信靠神!就如燃點「基督君王」蠟燭時所宣告:基督是我們生命的主宰,也是宇宙的君王!我們一生都在神手中,就算遇著痛苦和艱難,要確信最終必能如約瑟一樣,領悟這一切都是出於神,並看見神的美意。懷著這盼望,是我們能「凡事謝恩」的緣由。
(作者為康怡堂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