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 彩雲集
267 彩雲集

267 彩雲集

代代相傳的福氣

採訪:陳綺嫻

現址位於九龍灣得寶花園商場的富山堂1983年由母堂觀塘堂開植時,堂址設於富山邨宣道會富山幼兒中心(現稱幼兒學校)內,至2003年才搬遷。堂會現任青年團契(提摩太團)團長黃智傑,年幼時便是該校學生,主日也隨母親回校聚會。智傑的未婚妻李曉姍,現時同任團契團長,當年雖「不是同學仔」,但因媽媽在大型佈道會信主後跟同事參與富山堂,她也「細細個就返」。

心窩敞開

自小在堂會成長,兩人也曾經歷「悶到瞓著」的階段。基於資源所限,堂會不設青少年崇拜,唸初中時他們要直接參與成人崇拜,往往因為聽不明白便昏昏欲睡;曉姍更曾索性走入辦公室,睡至崇拜結束才出來!幸得神透過「成長八課」繼續栽培他們決志、成長,兩人分別在廿歲左右唸大專時期受浸。

當人心向神敞開,就見神帶領開路。智傑進修社工畢業後需要轉職,神便在短短數日給他安排了理想的服侍長者崗位;一直任幼稚園教師的曉姍,曾持續參與關懷四川服侍,親見當地牧者在物資匱乏下仍常存信心,數年間堂會建成了,所服侍的學生也成熟了,令她明白「神的工作奇妙,非人想像中的狹窄」。

智傑(左)與曉姍(右)於2017年平安夜,到醫院報佳音。(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有師可承

談到事奉啟蒙,智傑年少時,母親任司事長他做司事,母任兒崇導師他做助導;曉姍也與媽媽合組母女檔,媽媽領唱她司琴。而堂會不少auntieuncle,也是他倆學習以愛待人的榜樣:團友軟弱獲長輩合力挽回、具輔導專業的弟兄關顧肢體新婚者的壓力、颱風中為患病姊妹送診等。這批屬靈長輩既開朗又開明,平常愛談天說笑,有次齊去Party room,大伙兒投入唱K玩遊戲,如同一家人。所以每逢周六、周日,他倆在堂會事奉忙過返工,但異口同聲表示「人會攰,但開心」。

火熱起動

近年堂會增聘了傳道,積極發展青少年事工。去年5月更翻新了副堂,其中一個房間舖設落地鏡面,方便年輕人排舞之用。又藉與附近小學合辦畢業營,為堂會增添生力軍。他倆身為青年團契團長,忙於關顧新、舊團友之餘,也致力與團契職員同行,鼓勵他們起動、接棒。如去年暑假,便破天荒於青少年主日,播出他們合力策劃、編排、錄製及剪接的跳舞片段,大家共嚐突破的成果。早前的團契營會中,他倆都分別收到團友的致謝卡,表示多謝栽培。「只要擺時間,他們會感受到你的陪伴。」

從自己被人「由細睇住大」,到如今「睇住佢哋成長」,由接受栽培至成為栽培者,智傑和曉姍都經歷主愛漫長的滋養。二人將要踏上婚姻階段,面對人生新挑戰,相信他倆仍會以自己的團訓為勵勉:「你們若彼此相愛,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十三35,《和修本》)

(採訪者為區聯會助理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