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 專題
265 專題

265 專題

行好運

編輯室

農曆年將至,韻儀相約團契姊妹一起逛商場購物,走到一間水晶店,姊妹興奮地拉著她進去。老闆隨即推介多條耀眼手鏈,說可改善健康、性格,增強財運和桃花。「幾靚喎!」二人看著看著,瞬間心動,愛不釋手。想到自己年紀不輕,要是新一年能百病不侵,「財色兼收」,何不試試?而且在教會內,也曾見過當保險、地產經紀的肢體甚至執事,穿戴這些晶石啊!

新的開始

我們都希望改善自己的健康、生活,有些人會希望先由改變際遇著手。11月,聖誕節還未到,車站的燈箱、路旁的報攤、手機上的廣告,紛紛出現紅紅黃黃的運程預告,可說是看準大家懷著「新年新開始」的期盼。社會上當然存在奢望不勞而獲的人,但亦有不少人是因為努力工作後未獲回報,因而對勤奮誠實、拒絕阿諛奉承等傳統美德和價值觀產生懷疑,欲借助其他力量,改變人生。正因此,從事營商的肢體,面對難以預測的巿場變化,也禁不住和非信徒一樣,想透過小小的飾物,買個希望,增加收入。

想有出路

李弟兄的爸爸患有長期病,最近更得悉體內癌指數甚高,可是經過多月檢查,仍未能確定病況和診治方法。大家正束手無策之際,熱心的親戚送來了賀年擺設,說放在窗前,就能化解這劫數云云。

面對苦無出路的困局,有些人會抓狂,甚麼都去試,認為總比坐以待斃好。基督徒雖然有更美的家鄕、永生的盼望,但倚靠神是否等同不作為,盡多大努力是盡本分而非單靠自己,往往不容易說得清。

由此可見,當人面對逆境,變得沒把有握時,即使是信徒,若未能確定神的心意,未能從信仰中找到答案,便會四出尋找能夠說服自己忍受下去的解釋。要是有事物能提供出路,看來既簡易又無傷大雅的話,亦會被吸引去一試。

有何不可

申命記十八章913節,記載了上帝要求祂的子民抗衡迦南地的風俗習慣,神所憎惡的行徑,今天一般信徒也許不會參與,但既然神明言禁止,我們應當認真正視:

「你們進入你們的上帝耶和華將要賜給你們的土地後,不可仿效當地民族的可憎行徑。你們當中不可有人焚燒自己的子女作祭物,不可有人占卜、算命、作法、行邪術、念咒、做靈媒、行巫術或求問亡靈。凡做這些事的人都是耶和華所憎惡的。正是因為當地的民族做這些可憎之事,你們的上帝耶和華才要當著你們的面把他們趕走。你們要在你們的上帝耶和華面前純全無過。」(《聖經當代譯本修訂版》)

經文列舉的占卜算命等,直至今天,都能從世界各地的民間信仰中找到。形形色色的占卜,表示了人認為可以預知、影響,甚至操控自己和他人的命運,排除了人生是在神的手中,否定神是萬有的主,因此「是耶和華所憎惡的」。

我們知道「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他們的愁苦必加增」(詩十六4),所以,絕大部分信徒都不會刻意主動參與經文所列的異教行為,但因為過年過節「總得買個風車才像樣!」「戴晶石只是想身體健康、改善性格吧!」就在無意之中放下了防線,倚靠那些不知名、不認識的力量,違背了神而不自知。

以風水為例,有人認為它是一門科學,甚至不少外資大公司也有此習慣,為何信徒要拒絕?從某個角度而言,風水像是結合基本環境學與自然常識,但明顯地,當中滲入了許多宗教元素,讓人相信物件、方向等受造物具有神秘力量,足以影響人生。其實想深一層,如果養一缸金魚就可減少夫妻吵鬧,離婚率也不會持續攀升!婚姻涉及社交、個性、原生家庭等問題,想布陣解決,骨子裡是不願意下苦功處理問題。另一方面,環境影響健康,也確是常識。要是家居靠近天橋,車輛經過帶來噪音和空氣污染,自然影響心情、健康和專注力,不用誰來提醒,大家也可知道。

那麼,我們應當如何看命運?又如何提防種種的「無意」呢?

你的分

聖經禁止基督徒占卜作法,並非說人沒有命運、人生的遭遇都只是偶然,但聖經更強調人的

「故此,我見人莫強如在他經營的事上喜樂,因為這是他的分。」(傳三22

「我所見為善為美的,就是人在神賜他一生的日子吃喝,享受日光之下勞碌得來的好處,因為這是他的分。」(傳五18

這「分」代表了人生的經歷、際遇(“lot”, NIV, MSG),也指回報和成果(參《聖經當代譯本修訂版》)。傳道書提醒我們,與其浪費時間糾纏於失去或未能得到的事物,不如學習接受作為受造物的限制,並珍惜神賜下恩典,好好數算,投入享受。

信到底

對於無奈的人生,主耶穌鼓勵我們「常常禱告,不可灰心」,耐心等候祂替我們伸冤(路十八1-7)。面對失意不快,我們也許會懷疑神,然而,「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祂一同白白地賜給我們嗎?」(羅八32)神樂意賜福,讓人得到豐盛的生命;所以,真正的問題,不是神何時、如何回應人的訴求,而是我們真的相信祂嗎?就如耶穌的提問:「當人子來的時候,在世上找得到有信心的人嗎?」(路十八8,《聖經當代譯本修訂版》)

何需擁有

每人對漂亮的定義不同,有些人最初接觸所謂帶來好運的東西,可能只是單純地因為靚、好看。不過,漂亮的東西,是否一定要擁有呢?也許購物原則:區分必要和想要,亦有助我們避免誤墮倚靠別神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