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出個未來
採訪:陳綺嫻
踏入新一年,又是莘莘學子極速備戰校內模擬考試及中學文憑試(DSE)之時,他們多去哪兒溫書?
若答:「閉關」,不是在家嗎?嗯,約friend去連鎖咖啡店……對,這都是時下的面貌。而在會考及高考年代,教會的自修室(或稱閱覽室)也曾是學生的「苦修」勝地。至今宣道家中仍有9間堂會承辦自修中心,位於葵青區大窩口邨的大窩口堂(大宣)是其中之一。

屋邨綠洲
「我是末代會考及高考生,當年跟同學去大宣溫習,考試高峰期正、副堂都坐爆!」一位姊妹憶述當年盛況。數十位來自不同學校的年輕人,溫書累了,就休息傾偈、玩桌遊;有部分漸漸參與堂會聚會,受栽培成長。這批學生現已成為職青,還協助大專團契,又參與敬拜事奉。
大宣現任傳道張遠峰,在學時期也曾是這兒的捧場客。時移世易,鄰近堂會的屋邨如葵涌邨等陸續重建,家居環境改善了,大家對自修室的需求也相應減少,堂會憑此接觸青少年的優勢不再。但張傳道表示,自修室仍可作社區中的心靈綠洲。「因為即使家中有獨立房間,有些學生怕難以自制地打機,有些則喜歡這兒較咖啡店安靜;小學生的家長,覺得孩子在這裡更為安心。因此疫情前,每月平均仍有百多人次使用。」

窩心小堂
大宣的母堂荃灣堂,於2004年接替宣道家活水堂承辦這所自修室,至今踏入第18年。大窩口邨是新界第一個徙置區,早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入伙,曾在七、八十年代重建,設施日漸老化,近年就經常爆水渠,最「精彩」一次是爆了糞渠!弟兄姊妹不嫌骯髒,第一時間趕回來合力清潔,再通知房屋署換渠;大家對堂會的愛,可見一斑。
「有家的感覺,是我們數十人小堂會的特色。」張傳道欣賞會眾雖多來自基層,但能彼此守望:患病的,會互相陪診;煮了家鄉菜,會高興地主動分享:炆羊肉、煲薑醋、潮州炒粉……大家都盼著疫情過去,盡快復辦每月一次的愛筵。
升呢寶貝
「純真孩童,耶穌當作寶貝!」採訪當天遇上十多名活潑的小學生,由導師帶領放聲高唱《齊唱兒歌:小寶貝》,清脆嘹亮的歌韻響徹堂會。那是一項與社福機構合辦的「兒家齊升呢」計劃,目標是透過唱遊、趣味手工等活動,提升小學生的品格和學習能力,支援社區中有需要的家庭。「導師由弟兄姊妹幫忙擔任,未來更希望透過『三福』佈道訓練,開展新一輪家長事工。」

踏入2022,年度主題由之前「心繫基督、主內同行」的靈修向度,進一步提升至建立順服神的敬拜生命;堂會對內、對外的發展,都有了齊齊「升呢」的目標。
採訪後數天,堂會趁聖誕臨近,舉行了福音主日暨兒童聖誕party,崇拜及兒童主日學均有十多位新來賓,令小小堂會滿載了熱鬧和朝氣。過去,大宣家暨自修室服侍了一代的年輕考生;如今,也願新一批孩子得主愛培育,成為堂會未來的生力軍。
(採訪者為區聯會助理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