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 彩雲集
264 彩雲集

264 彩雲集

逍「瑤」牧羊人

採訪:陳綺嫻

人稱「雄叔」、「Paul哥哥」的麗瑤堂李廣雄牧師,剛於本年10月從18載牧養崗位退下來。1010日的榮休感恩會上,他和太太Dora(蔡業華)送贈各人設計精美的口罩套,印有「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提後四2上),正是他的人生寫照。

羊圈「瑤」籃

李牧師在麗瑤家歷會友、執事、牧者三重身分。中學時代,他隨家人由橫頭磡徙置區,遷至當時(1977)新落成的麗瑤邨樂瑤樓,還親眼見證堂會由「原本空蕩蕩」到「一嚿嚿磚砌起來」的過程。後來知道是教會兼自修室,他更開心──當時地鐵仍未通至葵涌區,他隨姊姊在太子一間教會決志,但路途遙遠。如今樓下有教會,一定返!

年輕的街坊都愛聚在自修室溫習、聊天,很快便成為堂會首批團契中堅分子,接受第一代西教士牧者的栽培;由數十人發展至今會眾二百多人,近45年間即使經歷擴堂搬遷(2004年遷至葵涌中心現址),初期中堅留下來的仍有廿人。大家一起受浸、事奉、結婚、生兒育女……退休,麗瑤家實在是他們的人生搖籃。

輕重考驗

事奉多年,李牧師經歷不少信心考驗,其中兩次最具挑戰:一是入讀神學,二是患癌。

他於1980年受浸(由母會北角堂滕牧師施禮)。在香港製衣業騰飛的八、九十年代,他任紡織品化驗員,工作忙碌,但既任執事又兼讀神學文憑。全職呼召一直在心底醞釀,39歲那年,耶穌的囑咐「你餵養我的小羊」(約廿一15),叫他下決心接受全時間裝備。

當時已婚又正供樓,四年神學,意味養家的重擔要落在任職銀行的太太肩上。經再三商量、禱告,太太輕輕一句:「你去讀啦。」就同心擺上。後來神賜下女兒,她如今正修讀護士,還在堂會任司琴。

畢業後他回母會事奉,退休前主要負責成人、伉儷、長者和差傳四個範疇;在聘得庶務同工前,還兼理雜務。

2013年的體檢驗血報告,顯示疑似貧血。「53歲男子漢貧血?」帶著疑問再做連串抽血和骨髓檢查,結果診斷為慢性淋巴白血病,屬血癌;雖是第一期,但要食化療丸,還要自費吊每劑3萬元的標靶藥!

醫生解說時他「暈陀陀」聽不進耳,後來咬緊牙關接受治療,因記掛「有頭家,唔好死呀」。落藥後肝酵素飆升,要停下來休養,半年的療程拖了一年才完成。期間竟可如期舉行按牧禮(201312月),也沒因化療掉過頭髮,「神揀了最輕巧的癌症給我」,怎能不感恩?

李牧師患病期間仍盡量維持正常飲食,讓身體得力。(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退而不休樂逍遙

退下牧職崗位,他享受病後的新習慣:行山。東至東坪洲、南至蒲台島,都有他和「山友」的足跡。麗瑤家呢,他仍參與長者團契,因85歲的母親也是團友,而且「老友記」對熟人才易分享。想到兩次向病危長者傳福音,對方欣然接受床邊洗禮,叫他格外珍惜每次佈道機會。他又長期當義工,關顧精神病康復者。

「信仰不能避免災病,但可以支持你撐過去。」他視病患為機遇,能以「同路人」身分安慰病友。「不是我為教會做了甚麼,而是教會為我預備了很多。」神既已預備,只要專心信靠,遇上生命種種難關,也能舉重若輕,安然渡過。

李牧師病後以行山鍛鍊身體。 (攝於上水古洞,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採訪者為區聯會助理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