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早起來
范國光
「很多事情不是因為看見希望才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看見希望。」(A lot of times you don’t choose to hold on because there is hope; you held on, and so there is hope.),這是2013年上映的電影《被奪走的12年》(12 Years a Slave)中,主角所羅門(Soloman)的一句話。
希望,其實是努力的結果,而不是原因。不少人以為若要成功,就要在看到希望時去努力,殊不知道只有堅持的人,才能夠在希望出現時抓住契機。但人總是軟弱,尤其是經過多番努力仍看不到成果,就難免會動搖。那麼,我們當如何堅持下去?
公元前5世紀,先知耶利米目睹家國連年戰禍、生靈塗炭,他又被那些反對的人陷於不義,就自憐激忿,正準備放棄上主的呼召時,卻聽到主的譴責:「你若與步行的人同跑,尚且覺累,怎能與馬賽跑呢?你在平安之地,雖然安穩,在約但河邊的叢林要怎樣行呢?」(耶十二5)
這比喻說明,若步行已感困累,怎能應付與馬賽跑?目前境況看似消磨意志,卻是為更大的挑戰預先鍛鍊!那麼,耶利米鍛鍊了多久?至少23年!「從猶大王亞們的兒子約西亞十三年直到今日,這二十三年之內,常有耶和華的話臨到我;我也對你們傳說,就是從早起來傳說,只是你們沒有聽從。」(耶廿五3)
究竟耶利米怎樣堅持盡忠職守?又怎樣對付沮喪、絕望,並與隨時放棄的念頭搏鬥呢?或許秘訣就是「從早起來」!畢德生牧師 (Eugene H. Peterson) 將之翻譯為「每早晨」(morning after morning),耶利米書共列出11次「從早起來」,包括按神的吩咐宣告、受差遣、服侍等(耶七13、25,十一7,廿五3-4,廿六5,廿九19,卅二33,卅五14-15,四十四4)。
耶利米可能從沒下定決心要忍耐23年,他只是每天「從早起來」,藉著聆聽上主的話,透析出一道新希望的晨光,然後向眾人傳講,卻成為先知在幾乎絕望時的堅持。當他堅持每天「從早起來」,竟然有幸成為宣告神與人另立新約的偉大先知(耶卅一31-40)。
祈求我們也是每天「從早起來」,向上主說:「每早晨,這都是新的;祢的誠實極其廣大!」(哀三23) 然後打開聖經研讀,在禱告中求問:「上主啊,今天祢有話要吩咐我嗎?」
宣道人,共勉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