祢愛已預備
採訪:陳綺嫻
「我是在爸爸開設的電力工程公司認識丈夫Jacky(賴銘賢),他是其中一個『判頭』,長得高大,人又熱心;處事精明,幾乎任何事情都能解決。」弱質纖纖的Aggie(廖穎鍶,宣愛堂姊妹)沈醉在回憶中──2013年Jacky因鼻咽癌擴散至肝、骨,年僅四十餘歲已返回天家。

死生遺憾
「他離世前沒有和我好好道別,這是我們之間的遺憾。」丈夫是家族8兄弟姊妹中的「孻仔」,過身時家人搶地呼天、哭得昏厥。女兒嘉嘉(賴卓嘉)當時才7歲,人生路如何走下去?
2004年兩人結婚時仍未信主,合力開設新公司承接學校、醫院等的機電裝置及保養工程。直至女兒入讀基督教幼稚園,成長於上水圍村的Aggie,為爭取升讀小學的「宗教分」,才開始上禮儀教會的洗禮班。動機雖不純正,但漸漸覺得「耶穌為我哋死,真係好好喎!」
愛的預備
因兒時見父母感情欠佳,她從小領略的,不是愛與犧牲,而是人性的表裡不一。長年抑壓患上「驚恐症」,婚前有次情緒爆發想自殺,幸得陌生人相救,更認了對方做「契媽」;2010年後她與女兒同受洗禮前一天,才得知對方也是基督徒,一直有為她祈禱。「原來我認識神之前,祂已愛我,與我同在。」

丈夫對信仰起初很現實,「為攞分啫,做咩咁認真」,知道母女受洗更「黑面」。直至他自己患病接受電療、化療,才開始明白人的限制,2011年也接受了洗禮。此後他不論在醫院的「同路人」團契,或是宣愛堂的「癌關小組」,都積極投入,幫忙煲湯、煮飯、搞活動,不少人因而認識主。
轉化新生
由丈夫患病至離世3年間,Aggie一直貼身照顧,還要「遙控」公司、兼顧女兒,壓根兒沒有放鬆空間,迫得練就「一邊揸車一邊喊」的危險本領。丈夫逝世後,為讓女兒有更佳的屬靈成長環境,她們一同轉到宣愛家聚會(之前只是夫婦倆參與「癌關小組」)。女兒投入少青聚會,她自己也開始上主日學、參與團契,又主動尋找事奉機會,獲編配在兒童部服侍。團契的弟兄姊妹有日家訪,為她父母齊唱福音粵曲,同一天更領了兩老決志。
2017年一次聖餐崇拜,牧師宣讀救主受鞭傷、我們得醫治的經文(參賽五十三5下),她腦海泛起幕幕往事;感動之餘,耳際忽然響起:「燃燒生命,全時間事奉。」她立時不知所措,只知在心裡祈禱:「神呀,我願意!只要是祢說的,我願意。」
教牧同工建議她進入堂會「使命小組」,與其他肢體一同探索,最終確定蒙召,2018年入讀神學院;明年畢業,如無意外將回宣愛堂事奉。「我是『師奶』一名,返教會資歷不多,只知蒙神揀選。路雖不易走,但一定是最豐盛,對我人生最好。」

神學院課程中有談及生死教育,其中「四道」很重要:道謝、道歉、道愛、道別。回望丈夫離世,當時雖未能做到而留下遺憾,如今她卻能用親身經歷提醒、勉勵「同路人」。「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約十四27)靠著耶穌超然的愛,未來,她不再懼怕;平安,也願與這世代共享。
(採訪者為區聯會助理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