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中經歷神
周家樂
教會即將舉辦職場講座,正要鼓勵會友參加,返教會多年的Peter卻向傳道人抱怨:「這些聚會不外乎叫信徒尋找召命,在職場作見證;或向身邊同事傳福音,或是討論職場倫理和價值觀的衝突。我已聽過多次,沒有甚麼新意,也解決不到我的問題。」大家是否有同感?縱使以上提及的都是重要課題,但現今社會工時長、壓力大,不少信徒希望生活能有更好安排,最渴望知道:怎樣才能在職場中經歷神。

壓力下的事奉
創造的召命是要我們與神同工,參與管理這世界;而救贖的召命,是要我們參與基督復和的工作,轉化職場和社會。現實世界中,機會卻可能從我們意想不到的情況下出現。被網民稱為「契媽」的Cathie Wood,去年在美國投資界異軍突起,因她領導的基金在劇烈競爭中獨佔鰲頭,不少媒體爭相報導她的個人經歷;加上她經常接受訪問和闡釋其投資理念,影響力驟增。網上流傳她的見證,也為信徒帶來不少反思。(註1)
她大學畢業後在美國不同金融機構工作,四十多歲時於一間大型基金公司出任基金經理,管理超過70億美元資產。她表示,多年來神把一個意念放在她的心中:要發掘那些能顛覆現今世界的技術。儘管基金表現有時未如理想,但表面看來她的事業仍是成功的,只是處身的崗位太受業界的限制和規範,她只能跟從基準而行。直至一天,她個人獨處時受神感召,要走出安舒區,於57歲時自立門戶,專注投資在人工智能、能源儲備、機械人技術、基因測序及區塊鏈技術這五大領域為主、具有開創性的公司,幫助那些公司將技術發揮,令未來世界更加美好。由成立初期只有自己的資金,到7年後的今天,她管理的資產已超過500億美元。
Wood的見證讓我們看到兩個事實:首先,事奉並不局限於服侍人的職業如醫護、社工等,她所做的,是離開自己穩定的工作崗位,以創新的方法在個人專業中事奉神。其次,我們可能以為這又是另一個成功的見證:當信徒清楚找到召命和作出回應,肯定會一帆風順,得到神的祝福;但在罪惡的世界中,就算找到召命,也不一定成功。Wood的故事還有前篇:在創業的頭三年,公司的表現並不理想,令她承受極大壓力,也曾質疑自己是否做了錯誤的決定。其實更極端的例子,早在聖經中出現──以賽亞蒙召並作出回應,但神的回覆卻並非為他的事工開路,而是立刻告訴以賽亞,他的工作註定會失敗(參賽六8-11)。
我們在工作上無可避免地要面對壓力,但重要的是怎樣看待自己的工作。當然,現在Wood看似得到成功,卻也有不少人對她未來的投資表現持負面看法。我們可以留意,當時還處於低谷的她在2016年已經說過,要把成功的標準,定為跟隨神的旨意而行,令神的工作可在資本主義世界中彰顯,幫助世界進步,而不是跟隨世界的那一套。
聖俗二分?
近年「均衡生活」和「斜槓族」的觀念比較盛行,均衡生活就是要把工作、家庭、教會、個人空間分配妥當,而成為斜槓族就可以同時擁有多重身分,兼顧自己的理想。
以上觀念可以抗衡現代社會將工作變成偶像的危險,但也更易令人曲解「聖俗二分」的實際應用。可能有信徒不認同Wood的職業是事奉,以為信仰生活只是限於教會中的事工,所以一定要騰出時間在工作以外事奉,而忽略了佔日常生活大部分時間的工作,也是事奉的主要場景。其實聖經中希伯來文 עֲבוֹדָה (abodah) 和希臘文 (leitourgia),原意都可以翻譯為「工作」或「敬拜」。
我們的工作不應只是傳福音的工具,或停留在個人見證的層面,一些看來是普遍性的職業,也實際地在做神國的事工。例如作為保險經紀,很多時候都有機會深入了解客戶的需要,儼然如牧養一般;編寫電腦程式能創造新事物,亦為其他人提供創造工具。詩篇一四七篇14節提及耶和華使耶路撒冷境內平安,可以是透過呼召一群工作者在不同崗位中履行職責,令社會運作暢順。近月疫情下送外賣的需求大增,作為外賣速遞員,怎樣和神的工作掛鉤?試想想,我們經常背誦的主禱文中「日用的飲食」,並不如舊約中的嗎哪從天而降(民十一9),在地上隨處可見(出十六章),而是需要很多程序和工作者,包括農夫、麵包師和運輸司機,我們才得以享用食物。
事奉的基礎是要有能力並做好自己的工作,這不單是因為要作好的見證,更是因為要顯示我們對世人的愛。1989年2月24日,UA811客機在兩萬呎高空遇上意外,兩個引擎損毀,9名乘客即時被氣流吸出機外喪生。如果你是機長,會如何面對危機?當時的機長David Cronin簡短祈禱後,以其三十多年的飛行經驗,專注控制飛機,作了多項果斷決定,奇蹟地令客機成功降落於一百多英里外的機場。(註2)能避免災難是神蹟,但如果Cronin只是個有信仰但沒有足夠專業技巧的機師,結果可能不一樣。
在工作中經歷神
神賜各人不同的氣質,面對不同的處境。有些工作需要個人全力以赴,所以有人適合在單一崗位中專注地發揮所長;有些工作則講求互相配合,彼此相輔。我們要明白:為何神要將我們放在某些工作崗位?神賜給我們甚麼的分?(參傳五19)
在大自然觀賞奇妙的創造,或在教會投入聚會的氣氛,信徒較易感受到神的同在,但在職場上充斥著人性的醜惡,使人容易迷失,信徒更需保持美好的靈性。正如Wood明白到,在新領域打拚要有神的同在,她甚至以「約櫃」(ARK)作為公司的名字。勞倫斯的經典著作《與神同在》,提醒我們不單在職場,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學習用屬靈的眼光觀察周遭的人事,常常盡力保持於神的同在裡。在工作上,我們可以把繁忙的日程交給神,不時與神禱告、對話,訓練自己敏感神的聲音及聖靈的帶領,這樣才可避免成為「星期日信徒」。
(作者為本刊編委,北角堂會友)
註1:參網上視頻:Jericho Partnership, “Faith in the Marketplace – Catherine Wood 2016”,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mva2-jIlR4, 發布日期:2016年7月15日。
註2:參提摩太.凱勒、凱薩琳.李芮.阿斯多夫著,趙剛譯:《工作魅力》(台灣:希望之聲文化有限公司,2015),頁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