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 寶
小姥姥
多年前我看一齣宮崎駿動畫片,有一幕是小學生在上課,黑板上寫的竟是一行漢字:國破山河在,……咦,這是不是唐詩?
那刻我心裡有點不是味兒:日本小孩學習的,於我竟是「疑似」唐詩,更別問我作者是誰。
後來看韓國古裝劇,聽到劇中人讚賞「大唐詩人白樂天」── 這又是誰?
太不像話了!我對自家文化如此無知!
在我成長的年代,香港社會普遍重英文輕中文,我也因此忽略了中文和中華文化,如今卻是日、韓影片來敲醒我!
就這一年半的疫情裡,我宅在家,拿起一本附插畫的《唐詩三百首》,踏上足不出戶的唐詩之旅。開卷後,不知不覺走進另一個世界,像武陵漁人步入桃花源(剛溫習過),豁然開朗,一切都是那麼新鮮、美妙、動人!
每三數天我便學習及背誦一首唐詩,再上網查看詩作背景和相關影片,又看高手雲集的詩詞大會;真羡慕那些老、中、青、幼選手,詩詞琅琅上口。我多聽了也能記下幾句,再搜索出處,便愈發驚歎中國的詩詞文化,是座掘之不盡的寶山!
這年半裡我隨著詩句神遊大唐的盛世風華,遊歷大漠邊塞、煙雨江南,也領略古人的閒居情趣、羈旅鄉愁和民間疾苦,並學習欣賞李白的豪邁、杜甫的悲憫、王維的恬逸……我疏淺的涉獵,已開拓了視野,滋潤了心田。
當我「尋寶」好一段日子,有天聽牧師講道,說建道神學院圖書館的奠基石,題為「如搜隱珍」──要不斷搜尋神的智慧、神的話,如搜求隱藏的珍寶(參箴二4)。這又敲醒我了!

於是我恢復每日抄寫和存記一段聖經,同時也抄寫和背誦一首新學唐詩,一天就過得愜意。借用一位英國博物學家給妻子的話,我對神說:「唐詩精彩,但是『沒有你,萬般精彩皆枉然』!」

(作者為北角堂會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