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鍛鍊與休息
周以心
自高中起,健身已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因就讀國際學校,大學階段也在美國度過,健身風氣較為普遍。閒來,我也喜歡閱讀和觀看相關資料和影片。近年似乎愈來愈多人對肌肉鍛鍊產生興趣,我嘗試分享一些體會。

聆聽身體
其實每次舉鐵,都在挑戰個人意志和專注力;即使是「老手」,若不小心也會跌倒。留意要順服人體和科學的設計才有果效,要用肌肉而非自我(ego)去舉鐵。然而,訓練做得多也非好事,有時休息過後反而會變得更強。
因為過度的訓練,不但會令人沒精打采、容易失眠,還會對健身失去動力,令進度停滯不前,甚至退步!因此,每次訓練時要學習聆聽自己的身體,當察覺身體發出訓練過度的訊號時,就要踏入約一星期的減量訓練(deload week,一般每8-10星期一次)。
休息與克制
曾有研究邀請一組人不停鍛鍊,另一組每隔數周休息,結果顯示休息的那組不但沒退步,反而表現得更好。要有節奏地休息,讓我想起舊約土地在第七年也要休息的記載。
進行減量訓練的那個星期,我要克制自己,就像一個人雖然能跑30分鐘,但限制自己只跑5分鐘,潛意識裡會有「偷懶」的感覺。這過程也是重整心態和學習放手的操練,就像一位牧者論安息:「上帝就在那裡,你不是獨自在工作……如果你們在休息時感到不安,就不是在守安息日。」

勿成「偶像」
就像任何美好的事物,健身(肌肉鍛鍊)也有機會成為「偶像」。福音提醒我,身體機能終會衰退,在基督裡才是我最大的喜樂和福分;這幫助我重整視野和心態,把身體視為神賜下並要好好管理的禮物,而非追求時下健身文化所著重的外表和青春。
因此,我會快快樂樂地做個健身「中手」。
(作者為青霖堂義務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