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召作門徒
范國光
「於是領受他話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門徒約添了三千人,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並且賣了田產、家業,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地在殿裡,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讚美神,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徒二41-47)
使徒行傳二章41至47節,是一幅描繪初期教會生活和生態的圖畫。使徒行傳似乎偏好稱呼信眾為「門徒」(40次),多於「信徒」(1次)、「弟兄」(25次)或「聖徒」(4次)!使徒似乎也贊同這個稱號,最能代表信主者的本質,並以門徒訓練為教會焦點:「門徒……都專注於使徒的教導和彼此的團契,擘餅和祈禱。」(二41-42節,《和修本》)
有學者指現今教會是「信徒」而非「門徒」的教會,福音派教會似乎被「相信主義」(堅持純正信仰)所俘虜,但信仰其實是通往與神相交的途徑(means)而非目的(end)!若教會放錯了焦點,屬靈的力量也會失去。
初期教會跟從使徒的榜樣,回應主對門徒的呼召,就是經歷捨己背十架的人生:「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路九23)
四福音中,主耶穌對門徒最少有以下七方面的呼召:
1. 呼召真誠的悔改:「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太九13)
2. 呼召過絕對委身於基督的人生:「愛父母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愛兒女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太十37)
3. 呼召與基督在光明中行,過聖潔、與基督相交的人生:「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八12)
4. 呼召學主的樣式:「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太十一28-29)
5. 呼召過順服、服侍的人生:「你們當負我的軛……」(太十一29)
6. 呼召藉祂接受聖靈:「信我的人……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約七38-39)
7. 呼召過為基督作見證的人生:「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太四19)
蒙呼召的人生,也是受祝福的人生。際此時勢,祝願我等宣道人,立志經歷捨己背十架的人生。共勉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