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光趣談
林克華
「特事特辦」的浸池
小僕曾在美國及香港牧會,有個非常巧合又特別之處,就是不論在哪所堂會,都不用「落水濕身」──說的是施行浸禮時的情況。
以往服侍的堂會地方較大,可以收藏浸池在禮堂後方;有的打開帷幕、有的拉開趟板,再掛上浸禮用的特選精緻背景,就不難頓時化成典雅、堂皇又莊嚴的「施浸禮堂」。主禮牧師只需站在浸池的後方,也能「明哲保身」和「乾淨俐落」地施浸。

想不到在純光堂這所位於彌敦道「寸金尺土」的小堂會,我竟然也可保持這個「優良傳統」,因上帝給予堂會長執有莫大的智慧,設計和製造了一個既可移動,又堅固並且外觀不俗的活動浸池,更方便收納,非常節省空間;既不需使用吹氣塑膠水池,也不需為借堂舉行浸禮而苦惱。
若你尋遍本堂也絲毫不察覺我們的浸池,告訴你:浸池正「藏身」於某個布告版下的儲物櫃內呢!
餐飲處所
教會生活中常有聚餐,試分享其中兩則趣事:
因疫情關係,我堂已連續兩年沒有舉辦盆菜宴活動,真的非常懷念。往年在新春期間,主日崇拜後,莊嚴的敬拜禮堂會搖身一變,成為熱鬧的傳統盆菜宴大廳。為取完全之意,我們會訂購七份大盤菜(堂址附近正有傳統著名的供應商),加上香氣撲鼻的糯米飯,真令人垂涎!會眾不分老幼,連同弟兄姊妹邀請的親友,與我們外展事工服侍的朋友,大家濟濟一堂,共襄「膳」舉,同享食福,為新春添上歡樂氣氛!

至於團契生活,年輕人又會發揮無限創意。團契中的生日會,總離不開切蛋糕,如要預備紙碟、膠叉,有欠環保;如把蛋糕盒切成小塊,分發使用,這已屬不錯。但到底「一山還有一山高」,我曾經參與大專初職團契,碰上生日聚會,大家同唱生日歌和送上祝福後,只見人人手執一叉,等待導師發施號令──原來這個團契有個獨特方法,更能達致「同心合一」,就是一起以叉代碟,環保又迅速把精緻的蛋糕解決掉!可愛!若你顧及衛生問題,未能安心參與,對不起,你永不會成為「持份者」。可惜,因疫情緣故,這環節也已久違了!
(作者為純光堂主任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