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 彩雲集
256 彩雲集

256 彩雲集

單純作女兒

採訪:陳綺嫻

未到「而立」之齡的青年,會懷有甚麼職志和夢想?天水圍堂的何慧珊姊妹(Leana),大學時修讀中國研究,又曾到法國交流,現於國際青年宣教組織接受全時間培訓。問她渴想將來在甚麼崗位事奉?小妮子思索了一會,道出心底的渴望:「我想單純作上帝的女兒。」

十年疏離

年輕的她有此感悟,或許是因為與父母的關係,長期糾結於心底。慧珊唸小學時從內地來港,與父母及哥哥一家四口居於天水圍。「媽媽是家庭主婦,本來性格開朗,有很多朋友,還帶我返天水圍堂聚會呢。但在我唸初中時,她的精神狀態開始出問題,漸漸地朋友少了,連說話的語調、眼神,也變得怪怪的!」

受病情影響,親愛的媽媽變得陌生,成長中的她不懂應對,無奈地選擇逃避,抗拒相處。「直至畢業後我在一間基督教機構服侍青少年,期間接觸到『生命重整』課程,才驚覺十年來沒有處理過與媽媽的關係!」

破冰之旅

思念、不捨、憤怒、嫌棄……慧珊用了一年時間,每月在禱告中整理對母親的感覺和思緒,並在禱伴的支持下,開始了與媽媽的「破冰之旅」。

「起初是陪媽媽參加興趣班,幫她認識一些新朋友,後來發覺做甚麼活動並非最重要,而是要『心意更新而變化』;於是每星期找一個晚上,陪媽媽散步,邊行邊聊,講講心底的感受。一年下來,不但重拾了與媽媽的親密關係,自己也經歷被主醫治。」

慧珊與媽媽疏離十年後重建關係,於2019年散步時合照。
上帝視角

慧珊既與媽媽復和,也盼望正視與爸爸的關係。她爸爸成長於內地政治運動風起雲湧的年代,年輕時已冒險來港謀生,獨力在社會打拼,不易信任別人。「朋友冇一世」是他的處世觀,對家人更不輕言欣賞。每晚酒後更會罵人,跟他相處實在是煎熬。

想不到去年疫情,竟為父女關係帶來點點轉機。當時她正任職健身教練,因健身中心不下數次被迫停業,閒來她開始每天認真地為爸爸祈禱。「漸漸地上帝改變了我的心,學習用祂的眼光去看爸爸。」

想到每個人既按上帝的形像所做,都蒙耶穌憐憫,她就嘗試接納、遷就爸爸,例如以他喜歡的方式,同到快餐店吃早餐。食物與環境是其次,但能閒話家常,也夠心滿意足。

3月在家慶祝爸爸生日,全家合照。

慧珊一直慶幸與哥哥「好friend」,尤其是在媽媽接受治療和休養期間,哥哥更全力照顧,分擔了家人的壓力。她從前曾以職業來肯定自己的身分,如今明白「愈認識上帝,愈覺做甚麼崗位也不要緊」。懷抱單純的心,不論在地、屬天,也盡兒女的本分,人生也就輕省而豐盛了。

(採訪者為區聯會助理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