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大移民
正 言
當你向朋友說:「我準備移民英國。」你的朋友或許會向你說:「我已移民到MeWe。」
實體世界有移民潮,網路世界也有大遷徙:於Facebook 移民到MeWe、從WhatsApp 轉戰 Signal、由Twitter變Parler……移民的不只是社交媒體,甚至有網民連在搜尋器中也不再「敬拜」Google,轉而投入DuckDuckGo的懷抱。難怪MeWe在72小時內全球有100萬新用戶登記,現時每小時新增逾2萬名新用戶;Signal更曾暴增4200%,估計下載量突然過億。
這次海嘯級的「社交媒體移民潮」,背後有複雜的原因。首先,美國總統大選正是這首「移民潮」的引爆點。美國總統大選期間,有不少保守派及特朗普的支持者,指摘矽谷的科技巨企偏幫民主黨、審查選舉資訊,甚至限制言論,連以Twitter治國的特朗普戶口也封鎖。有網上KOL提出「網絡巨企霸權」論(自新冠肺炎,YouTube的黃標事件已先有啟示),網民看清楚這個危機:寡頭巨企壟斷科網市場,把持資訊來左右大局,更利用「演算法」為所欲為。網民群起以「移民」來打倒這種霸權,務求決戰巨人歌利亞,實行「蟻多摟死象」。
個人私隱安全也是「移民潮」的另外一個觸發點。自從WhatsApp要求用戶同意將帳戶資料與Facebook共享,不同意的將被刪除帳戶。這種店大趕客的做法,引來不少用戶揚言抵制;加上私隱問題,引發大批用戶逃亡。其後WhatsApp見用戶強烈反彈,終於暫緩更新私隱政策數月。不過,大家都明白暫緩不等如撤回,用戶可能會再來一次大行動,看看小蟻民真的可否戰勝歌利亞。
但是,在社交媒體上移民至新平台,真的可以保障言論自由和私隱安全嗎?當這些平台發展到坐擁龐大的用戶數據,自然會成為商家巨企的肥肉。在巨額收購、利字當頭下,有誰能保證你的自由和安全?今天打倒了網絡霸權,卻可能造就明日另一頭巨獸。不要忘記,昨日的WhatsApp曾信誓旦旦要保護用戶私隱,直至2014年被Facebook以驚人天價收購後,今天就來「打劫」你的私隱。
與你分享一件可能已被淡忘的事:WhatsApp在2013年曾要求用者自付,收取0.99美金一年,不過反應一般,最後在2016年轉為免費。歸根結柢,大家享受免費的優質社交媒體後,個人的私隱及自由,就隨時會成為別人的資產。我們除了學懂等價交換的道理外,不禁也慨歎何處是吾家!
(作者為本會會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