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丫島「行山」
吳潔儀
某年秋季,我和友人參加獨立書店所辦,跟隨一位行山達人暨詩人到南丫島「行山」(他有一本詩集,開宗明義就叫《行山》)。一般人到南丫島,多從中環乘船到索罟灣,沿家樂徑漫步一兩小時至榕樹灣,沿途看看風景、吃吃豆腐花,抵達榕樹灣後再吃個下午茶,然後坐船離開。或者直接坐船到榕樹灣,匆匆走到洪聖爺灣折返,全程來回不出一小時,意思意思一下。
我們當天正午從索罟灣起步,捨家樂徑而取荒徑,登上250米的菱角山,飽覽南丫島東面和港島南區的景色。繼而走覽石排灣和模達灣,折回索罟灣已是下午4時,部分參加者先行離開。意猶未盡的,就再由索罟灣漫步到榕樹灣,途中欣賞絕美的日落,解散時接近傍晚6時。
在菱角山休息時,詩人朗誦他的〈菱角山〉及其他詩作。過程絕不造作,彷彿登山吟詩就是日常。此外,熱愛環保、擅長觀花鳥蟲魚的他,沿途為我們講解島上生態、奇花異鳥和海洋垃圾的問題,叫我們獲益匪淺。
行行重行行,在南丫島足足6個小時,除了半小時的休息,我們幾乎一直在走路。日落後,在步往榕樹灣的路上,詩人邊走邊說,城市人極難得有機會花上6個小時,用雙腳切實地感受大地,用五感來體驗周圍環境,跟我們生活的土地緊扣結連。我十分同意。
我們的步速稍遜詩人的預期,反而「錯有錯著」,得賞絕美的日落景致。那天不曾下雨,我們卻看見漂亮的彩虹。人生中近乎完美的日子,有時候,因錯有錯著而得福。
(作者為北角堂會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