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 牧聲
253 牧聲

253 牧聲

關於創造,或許我想多了

徐家耀

每年我都會重讀聖經一遍,今年細讀創世記第一、二章時,其中「起初,神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創一1-2﹚給我一些「想多了」的啟迪。

先談「空虛混沌」。神面對「空虛混沌」,沒有怒吼:「可惡的傢伙,消失吧!」本來不需一秒便能創造宇宙的神,卻悠然用上三天的時間,一點點把「混沌」變為有秩序和有層次。然後,神再用三天創造萬物,把日月星辰、花草樹木和雀鳥牲畜安置好,把空虛變成滿滿。

「嗯,原來處理問題不一定要拚上老命,事事要求立刻解決。」一天一點,問題都可以改變。

神處理「淵面黑暗」別具創意。神「把光暗分開、把空氣分開、把水和陸地分開」,然後說:「淵面,你要改過自身,以後就稱為美麗的海。至於黑暗……這個嘛,稱為浪漫的夜吧。真好。」

猶太拉比對於聖經第一個字「起初」B’reisheet,也有個具創意的想法:「其實是這樣的,聖經不是由A開始,因為神把A留給自己。A就是屬於神的奧秘。」這說法真有意思。

人生何嘗不是這樣?當我遇上不明白的事情,心底就會冒起向神咆哮的衝動:「喂!祢為甚麼搞亂我的人生?立刻解釋!」看到拉比對「A=奧秘」的見解後,我似乎想通一些:「原來我誤會了兩件事情。第一,我以為人生全屬於我;第二,我以為每個問題必需有答案。」於是,我們常常強裝出胸有成竹、已經掌握一切的樣子,怪不得做人那麼疲累。

猶太拉比指出:「有智慧的人,就是承認自己知道的不多,以及相信無所不知的神。」的確,有些事情是待我們長大後才明白,例如孩子不明白我為甚麼迫他們多看圖書、多吃菠菜、少看手機等等。不過,聖經啟迪我明白更深一層的道理:有更多的事情,就算長大了仍舊不會明白。對於不明白的事,我會嘗試想著它、接受它;多一點沈默,少一點咆哮,智慧便會增長。

再讀創世記一至二章,我寫下這句話提醒自己:「今天若有事情想不通,不要強求答案。一天一點,問題總是可以解決的。」

(作者為美門堂主任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