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故我在──讀《走路的人》
吳潔儀
河正宇,韓國實力派男演員,曾擔任大熱電影《與神同行》和《1987:逆權公民》的男主角,作品叫好叫座,他更屢奪南韓三大影展的影帝寶座,屬「中生代」代表人物。
早前他出版了文學小說《走路的人》(台灣:新經典文化2020年1月出版,王品涵譯),作者簡介寫著「演員、電影導演、電影製片、作畫的人,以及行走的人」。我是他的影迷,一向熟悉他前四個身分,卻不曉得他是愛「走路的人」。
你大概不會相信,堂堂韓國影帝級人物,並非由司機接載、穿梭於經理人公司和拍攝現場,而是走!路!上!班!──日走3萬步,是河正宇的生活日常。他熱情提倡藉走路的所學、所感,不停向身邊人「傳教」,被戲稱「教主」;又跟走路的同好,組成「走路協會」,最瘋狂的活動是挑戰一天走10萬步,而且成功了!
觸發河正宇走路的契機,是長達4年幾近失業的演藝空窗期。「所謂低潮,不是忽然降臨在某個不幸之人身上的災難,而是猶如日出時落下的陰影般,是人生的另一種面貌。」(頁299)他對人生低潮獨特的體會,準必是獨自走路時探問內心而得出的結論。
我也喜歡走路,看畢此書,頓覺遇到世上另一個我。非比尋常的2020年,礙於疫情既不能外遊又不能大伙兒相聚,我便開始一個人從家裡出發,愈走愈遠,由以往來回5公里的短途健步,變成單程5公里的城市漫遊。沿途對己、對人,以至對身處的城市,有了深刻的領悟。回顧過去一年,得失孰輕孰重?誠如河正宇說:「對我來說,低潮不是人生途中的障礙物,而是能讓我變得謙遜的老師。」
(作者為北角堂會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