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家庭拼圖
253家庭拼圖

253家庭拼圖

專注與心流

唐偉權

人們總有個印象,就是幼童極易受干擾和分心,他們的專注力惟有隨年齡增長;但其實只要幼童感興趣,他們對事物的專注時間可以非常長;這可以由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Mihaly Csíkszentmihályi)的「心流」(flow)研究講起。

據他的研究,一些有創造力的人都會經驗「心流」,那是一種工作時高度專注的狀態,人會渾然忘我,不覺飢餓和時間流逝。受訪的作曲家表示,此際腦海會不斷出現全新的樂章,效率和創意均會提升。米哈里指出,能夠重複此經驗的人,幸福感亦會較高。

有趣的是,研究兒童靈性(指人本質的一部分,不是宗教討論框架下的靈性)的學者指出,兒童本來就容易經驗心流,對有興趣的事物會產生高度的專注。如果你是父母或導師,曾帶幼童到公園玩耍,你會發現他們可以非常專注、長時間地觀看地上一列列的螞蟻而不厭倦;喜歡玩沙的,可以在沙灘玩上一整天,專心挖洞或尋找一枚獨特的貝殼。簡單如吹肥皂泡,他們也可以玩很久,反倒是成年人先厭倦吧!幼童會專注肥皂泡的升降,預計哪些可以追近,再用小手戳破;他們又會駐足觀察,發現有些泡泡會先在半空自動爆破,有些則落在地上才爆破,這對他們來說簡直是宇宙中的奧秘。

大家可以想想,如果小孩子在公園正專注觀看蝴蝶飛舞,興趣盎然,父母卻催促:「走吧!看夠了,我們要去吃飯了。」從小朋友的角度而言,那是怎麼樣的經驗?研究兒童靈性的人,鼓勵父母當看見幼童專注地作自己有興趣的事情時,應盡量給予空間,因那是近乎一種初始的心流經驗。我的女兒開始懂使用剪刀時,非常專注地把紙張剪成細塊,我便讓她多剪一會,不去打擾,她便獲專注作事而得滿足的經驗。

要留意的是,幼童長時間觀看電子屏幕,並非專注力的展現,他們只是被高速變化的光線及聲音吸引。投入玩電子遊戲時,因回饋是由程式預設了,缺乏真實的互動,因此也非真正的專注。

從基督教的靈性來說,信徒在天路上能否定睛永恆、仰望基督,需要的正是真實的專注力。

(作者為馬灣堂堂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