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霧裡的召命
「呼召」是革命性的,被呼召的人不是面對一種普通的聲音,也不是面對可有可無的音訊,而是面對全能者的呼召。神聖呼召的重點,在於發出呼召的是主,只有祂才能決定人的召命與前行的方向。聖經中領受呼召的人物都生於亂世,當時人生的前途與希望都似乎幻滅。
《迷霧裡的召命》描述了6位被神呼召的人:
1. 摩西身處亂世,所屬的民族活在水深火熱中,面對日復日的奴役以及以強權欺壓的法老,被巨大的無力感與困擾籠罩。然而,召命就在這個亂局下開展。神聽見以色列民的哀聲,主動擁抱百姓的苦難、記念昔日的盟約,以及帶領他們離開為奴之家。這偉大的任務卻加諸摩西身上,是何等的不可思議。
2. 撒母耳生於亂世,活在一個不常有默示、耶和華言語稀少的年代。上一代的任意而行,造成了沒有神啟示及顯現的年代,也造成了以利的兩個兒子那種淫亂及放縱的下一代。但撒母耳就在這時代裡被召,而且,被以利教導向耶和華說出「僕人敬聽」。撒母耳忠心地把神的話傳給全以色列,叫以色列民見證他是神所立的先知。
3. 以賽亞蒙召時身處嘴唇不潔的世代,好些人以敬虔的說話來掩飾虛偽──包括宗教領袖,日復日出席聖殿禮祭與敬拜,但他們的讚美聲只是粉飾太平。
4. 耶利米生於亂世,當時的宗教領袖只履行外在的宗教程序,不打算改善自己的道德水平。這種只保持外表敬虔而欠缺內心的悔改,是裡外不一的生命。耶利米的信息就是要拆毀這種生命。
5. 以西結在快要進入聖殿供職作祭司時,卻被擄到巴比倫,他的前途與他那一代的夢想也一併被擄。可是他偏偏在被擄的行列中,才領受神的呼召,看見神的異象。
6. 阿摩斯處於耶羅波安二世的以色列國,當時國家富強,卻道德敗壞,是太平的年代,卻也是價值觀扭曲的亂世。以色列的宗教領袖裡外不一,為了糊口而事奉,一方面獻祭及唱詩歌,另一方面行事為人卻是不公不義。如此太平亂世中,阿摩斯蒙召。
召命的主角是呼召人的上主,只有祂才能看見千年如一日的版圖,並呼召人參與祂的計劃。《迷霧裡的召命》展示聖經人物有血有肉的見證,以他們不完美的人生,示範了信仰可以如何真實,從中得見他們都是堅持信念的人。我們能從他們的生命找到信仰的承載力,來迎向令人懼怕的未來與亂世,並得見神一直與我們同在。

(本文撮自高銘謙:《迷霧裡的召命》之〈自序〉;本欄由宣道出版社供稿。)